第二百三十九章:釉上彩(1 / 2)
董二郎一听见有人在烧瓷的领域,顿时吹胡子瞪眼了起来:“你个外行人瞎掺和什么?”
赵坊主连忙喝退了董二郎:“住口,这是贵客!”
董二郎被他这一声斥得缩了缩脖子,不再言语。
赵坊主这才转过头,对乔芸露出和善的笑容:“客官,你要那瓷坯做什么?那东西不能用的,还得回炉再烧第二次呢。眼下这一炉让这蠢材烧坏了,更用不得。”
“我说了,把那瓷坯拿给我看看。”
乔芸的笑容不减,但语气里已经带上了一丝不耐烦。
赵坊主迟疑了一下,仔细一思考,给她看也没什么。
他便对着那小徒弟用非常不客气的语气说道:“去,把你烧坏的东西拿出来给客官看看。”
小徒弟委屈地抹了一把眼泪,跑进砖房,把自己烧坏的东西拿了出来。
“给,就是这个。”
乔芸接过这个白瓷坯,一双明亮而灵动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和欣喜。
她在前世的时候,曾经去景德镇旅游过,逛过景德镇不少窑口。
景德镇出名的陶瓷不仅仅是釉下彩的青花瓷,还有在瓷坯上发挥镂雕工艺的玲珑瓷、釉色五彩缤纷、如宝石一般的色釉瓷,还有釉上彩的代表名词粉彩瓷。
在烧粉彩的窑口里,她就见到过不少这样的白瓷坯。
釉下彩表面平滑,不褪色,经久耐磨,而釉上彩绘制的纹样会突出釉面,摸起来比较有手感,远远没有釉下彩光滑。
但釉上彩在颜色上的质感是也远非釉下彩能比的。
釉上彩其实并不适合拿来做餐具,但她这次想要突出一个特别。像汤盆、碗杯之类的器具她打算在外壁用釉上彩,看起来比较鲜艳,盘子之类的就还用釉下彩。
唐代的瓷器大多都是釉下彩,釉上彩要等到明清时期工艺更成熟了才被发明。
釉下彩是将捏好的瓷器生胚用八百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快速烘烤一遍,烘过之后进行彩画装饰,最后再用一千二百摄氏度到一千三百摄氏度左右的窑火烧制上釉。
而釉上彩是先用一千二到一千三四左右的高温烧成白瓷坯,烧出一层漂亮的釉来,再在瓷器表面进行彩画装饰,最后入窑用八百度左右的窑火烧制,特点就是釉色和图案需要分开烧。
眼前乔芸手里的这个素白色瓷坯,和后世景德镇那些釉上彩窑口里堆的一件件半成品几乎别无二致。
这样的瓷坯,如果拿去按照釉下彩的办法再画上装饰、最后用高温烧制,那肯定是不行的。
见她抱着这个瓷坯看来看去,董二郎有些嗤之以鼻,哼,刚刚那样子他还以为这是个行家呢!没想到抱着个废品看呆了!
赵坊主也有些一头雾水,他问:“这位客官,你看出什么门道了?”
乔芸抬起头来,笑眯眯地把这瓷坯递还给小徒弟,和颜悦色道:“我该怎么称呼你?”
年轻的小郎君看着这个比自己还低一头的小娘子,忽然就生出了一分遇到知音的感慨来,他吸了吸鼻子,说道:“我姓石,没名字,坊主和师傅都叫我石头。”
“噢……石小郎君。”乔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转头对赵坊主道:“我这一批订单就交给他来烧。”
董二郎惊得险些腿脚一软跌到地上,他连连大叫:“啥啥啥?这位客官恁没看这信球把瓷烧成啥了,还让他烧?”
赵坊主也有些惊疑不定,仿佛听见了什么晴天霹雳一样,他追问:“您,您没开玩笑吧?”
乔芸点点头:“我在江南……哦,饶州,见过一种瓷,他们那烧瓷胎就是这样的。”
说着,她环顾了一圈在场人员,尤其是董二郎和石头,定定地说道:“你们平时烧瓷,是不是先用低温烧成素坯,画上装饰后再进窑用高温烧出釉色来?”
董二郎条件反射地点点头:“可不是吗,瓷不都这样烧?”
乔芸吸了口气,说道:“那我就要说了,这一批的瓷,像汤盆、杯子、碗这三种,要先高温烧出釉色,拿出来画好装饰之后再进窑用低温烧。第二次烧的时间……嗯……大概四个时辰左右即可。”
见赵坊主和董二郎还要说话,乔芸抢在他俩之前,说道:“鼎食记那边正好有从饶州来的餐具,虽然不多,但是也有空出来的。明儿我带个盘子过来让你们看看,他们那边烧出来的瓷是什么样的。”
饶州这个地方,就在今天的鄱阳县。但在唐时,整个饶州的范围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