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文化底蕴(1 / 2)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并且创造出属于自己本土的文化。
所谓的文化底蕴呢!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是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
李忠信感慨的是,江城那边就没有太多的文化底蕴,或者说是基本上没有这种历史底蕴。
在中国,最没有历史底蕴的地区就属黑省了,东北三省的文化底蕴相对来说较全国差了一截,而黑省的的底蕴则是最为垫底的。
从历史上来看,黑省一直就是一个不毛之地,哪怕是中国成立以后,也是北大荒,到东北那边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山东或者是其他地方闯关东过去的。
在江南,任何的一个小地方,总能够说出来当地曾经出现过什么什么名人,在那个时代那个年代怎么辉煌过,而在黑龙江,基本上就没有这样的一种历史文化。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生上学的时候学历史,东北的学生和南方的学生学历史的差距就相当大,很多时候,对于历史这个东西,黑省这边没有从小形成那么一种观念。
比如说出生在洛阳的人,他们从小就知道玄奘,他们会知道玄奘姓陈,法名是玄奘。洛阳偃师人,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三藏、与鸠摩罗仁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他们在不大的时候,就知道,唐僧从小就出家于洛阳净土寺为和尚,后又在国内遍访名师,他感到所说纷歧,难得定率,便决心到天竺学习,在那烂陀寺从戎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同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天竺,经历了17年,贞观十九年回到了长安。
而全国各地的大部分人呢!却只是知道唐僧是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
洛阳这边的名人很多,再比如元稹,他也是河南洛阳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
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被世人称之为“元白”。元稹出身寒门,又早年丧父,依靠亲戚度日。
他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学习,发奋为文,15 岁明经及第,21岁初仁河中府。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为秘书省校书郎。28岁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对策第一,授左拾遗。
青年时代,具有正义感,力主改革时弊,因遭忌,被贬为河南县尉。后又任监察御史,奉使东蜀,不畏权贵,惩处贪官污吏,名动三川。
他的诗作,以乐府诗为最有名。如《国家词》、《织妇词》、《采珠行》、《连昌宫词》。他的小诗《行宫》,写得含蓄有味。虽只有四句,而读者不觉其短。他写的《莺莺传》,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取材。
洛阳这边的人,从小就知道元稹,更是把元稹的生怕作为一种对孩子的激励和励志的故事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