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35章 芈芙 ? 叁(下)(1 / 2)
方兴继续说起人类造字的历史:“结绳记事也好,刻画符号也罢,显然太过复杂。直到轩辕黄帝统一天下,发明舟车、弓弩、锅甑、蚕桑,而他的大臣仓颉则发明了文字。仓颉随黄帝南方巡狩时,在‘羊马蹄印’中找到灵感,便用脚印代表野兽,用其他符号代替天下万物。
“于是乎,仓颉将天上星宿、地上山川、鸟兽虫鱼、草木器具,皆描摹绘写其形状,造出不同符号,把它们命名为‘字’。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良,夏人刻字于石鼓之上,便是石鼓文;殷商人把字刻在甲骨龟壳上作卜辞,有了甲骨文;而周人则把字刻在鼎铭之上,便是当今之金文。”
姜艾补充道:“传言说仓颉天生异象,长有重瞳,正是得到上天垂青,才让他把文字传入人间。据说仓颉造字之后,鬼神齐哭,只因人类可以用文字告御状,直达天听咧!”
“这听得瘆人……”芈芙抿了抿嘴,问方兴道,“这么说,这里的先民年代在黄帝之前?那他们是谁?”
方兴沉吟道:“按时间推测,很可能是灵山十巫出没的年代……”
顺着方兴的讲解,众人发现,壁画中人的样貌穿着与中原华夏人大为不同——他们在祭祀中戴着面具,体型矮小,身旁的鸟兽也不似中土风物。
“会不会是我楚国人的祖先?”芈芙弱弱问道。
“自然不是,”方兴莞尔,“你可知楚国祖先是谁?”
“是熊氏,叫熊绎。”芈芙挠头道。
“对,熊绎是熊氏先祖,那熊氏的祖先又是谁?”
“我在祭祀的时候听过,叫芈连,是我们芈姓的祖先。”
“对了,芈姓就是祝融八姓之一,”方兴微微一笑,“你们芈姓熊氏的元祖正是祝融,祝融祖先乃高辛氏颛顼大帝,而颛顼正是轩辕黄帝的孙子。”
“所以,我们也是黄帝子孙?楚国也与周朝人同宗?”芈芙倒是第一次听说。
“那是当然,只是你们历代楚君不愿承认罢了。”姜艾也觉得好笑。
这可谓触及芈芙知识盲区。自她懂事以来,楚族人都喜欢重复她曾祖“荆王”熊渠的名言——“我蛮夷也!”故而,芈芙一直认为,楚国人和华夏人乃是骨子里的天壤之别。
“那么说,”芈芙不敢直视方兴和姜艾,“壁画上这些人,和楚国也不同宗?”
“显然,他们和我们不是同一个种群。”方兴答道。
“那他们属于什么?”芈芙又问。
“这是我职方氏大夫的强项也,”方兴面露笑意,“我遍览浩若烟海的上古史料,读过许多前朝风土人情与历史风貌。故而得知早在三皇之时,中原之地便有三大种族。”
“哪三大种族?”三位女子都对这话题倍感兴趣。
“华夏、东夷、苗蛮,”方兴顿了顿,“三大部族在三皇之前便角力中原,后经五帝至虞夏商周,各朝、各国、各族之民人,无非这三大族群之后人。”
“那能从壁画中看出,这巫山的祖先,是其中哪一个族群么?”姜艾问道。
“反正不是我们华夏族。”芈芙自从听方兴说楚、周同源后,便不再说自己是蛮夷之后了。
方兴道:“如果壁画中所载属实,那此地先民祖地并不在此,而是在高原之上——那里崇山峻岭,生存唯艰,严寒的气候使他们不得不离开祖地,迁徙到此。经历过数次苦难与战争,消灭了不少部落,最终定居在这座山上。”
“好残忍。”芈芙看着壁画上刀兵和屠杀的画面,不由觉得心中发颤。
姜艾也唏嘘感慨道:“远古之时物质匮乏,为了猎物和栖息地,先民们不会把闯入者当做同类,一碰面便是你死我活,与西陲草原上的狼群一般。”
“你又没见过狼群,”芈芙揶揄姜艾道,“说得你和西戎人一般。”
“我,”姜艾愣了片刻,“那不说狼群好了,这大巴山里的猴子,不也是一样么?”
“确实,”方兴又来平息争执,“你们看,这副壁画上,他们在吃什么?”
“这是……啊!!!”芈芙吓了一跳。她看出来了,壁画中的先民竟在吃敌人的躯体。
“是了,这便是人类最原始的状态。”方兴微微点头,以示赞同。
“为什么这些壁画里大多是女人?除了这戴帽子的族长外,其他全是在哺乳、生产、带着孩子采集的女性形象?”姜艾问道。
“是啊,部落里的男丁去哪里了?”芈芙也不禁附和。
“在上古原始阶段,男丁可是部落最稀缺的资源,他们负责打猎、打仗,保护家园。部落要发展壮大,便离不开男性后代,一夫一妻制虽伦理,但繁殖太过低效。只有部落中的男性无固定配偶,这样女性才得以不断繁衍。只是这些孩子出生后只认生母,却不知生父何人。”方兴解答道。
“羞也不羞,”芈芙捧着自己发热的小脸蛋,“怎么和人家讨论这种事情。”
“所以,壁画上画的就是母系氏族咯?”姜艾若有所悟。
方兴赞道:“上古时期,华胥氏见巨人足迹有孕而生伏羲氏。黄帝、尧帝也皆生母受上天感应而妊娠所诞。这显然都是传说臆造,实则是因母系氏族中婴孩不知生父之故。”
“所以先民们发明了‘姓’,用来区分不同母系对吧?”姜艾道。
“正是。由于先民们发现,若一直在部落中繁衍,后代存活率不高——不是夭折,就是天生残疾。所以部落间用‘姓’为标识,只与外姓通婚。”方兴答道。
“这叫同姓不繁!”芈芙终于插得上嘴,心中小鹿乱撞,兴奋得不行。
方兴朝芈芙笑了笑,道:“所有华夏民族祖训皆为同姓不婚。‘姓’者,‘女生’也,这便是母系氏族的标志。”
姜艾柔声问道:“华夏族最早的姓,是上古八姓吧?”
“是是,艾姐姐说得都对!你太厉害咯!”芈芙酸不溜秋地抢白一番。但在芈芙看来,姜艾的每一句问话她早已知道答案,之所以再说出来同方兴一道显摆而已,无非是为了衬托芙儿肤浅罢了。
但方兴却似乎很享受这番对话:“三皇之时,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皆风姓,为最古老之姓氏。后来风姓分支太多,便又再分出八个大姓——除了炎黄的姜、姬二姓外,还有黄帝后代的妘姓、姞姓,舜帝后代的妫、姚二姓,皋陶嬴姓,大禹娰姓。这上古八姓,代表三皇五帝一脉的正统血缘。”
“这里有艾姐姐的姜姓,怎么没有我们楚国的芈姓?”芈芙有些不乐意。
“你们祝融氏后人亦有‘祝融八姓’,除妘姓外,其余己、董、彭、秃、曹、斟、芈等七姓在五帝之时人丁不旺,故而不列与‘上古八姓’。此外,商朝国姓子姓、群舒偃姓、赤狄隗姓等,亦是后世才逐渐兴旺起来。”方兴滔滔不绝地介绍着。
“今人以姓、氏并称,那氏又是从何而来?”芈芙又问。
方兴道:“母系氏族用姓来区分血缘,而氏则是用来区分家族。黄帝定一夫一妻之制,大族群不断繁衍支系,这些支系便以‘氏’来区分,大多以族长的官职、谥号或是封地命名。”
“有点乱……”芈芙挠着头,一知半解。
“举个例子,你为什么叫芈芙,不叫熊芙?而你的兄长名曰熊霜、熊雪、熊堪、熊徇?”
“难道说,姓是给女性用的?而只有男性才能称氏?”芈芙猜道。
“正是,所以你叫芈芙,艾姑娘叫姜艾,茹……”方兴发觉失言,赶紧捂住嘴巴。
“我知道你要说谁,”芈芙给了他一个白眼,“所以,茹儿叫嬴茹!”
好在祭坛光线昏暗,方兴脸上的红晕并不明显。他赶紧转过头,接着道:“三皇五帝直到虞夏,大族一直称氏——如神农氏、祝融氏、共工氏、羲和氏。商朝改氏为方,如人方、鬼方、羌方、土方。而到了大周封邦建国,诸侯便以国名为氏,卿大夫以封地或官名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