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傅介子(1 / 2)
第243章傅介子
很多内容张安世自然不敢定夺,但写信的如同鹅毛大雪一般往《大汉日报》报社递送,张安世自然也不敢怠慢,自然要及时将相关材料送至刘进处。
倾听来自民间的声音,其本身便是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对于《大汉日报》报社收到的信件,刘进自然也非常重视。
因此他特意组织中朝的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议郎等在宣室殿聚集准备商讨一番此事。
看着中朝一个颇为年轻的脸庞,刘进心中想着:“恐怕未来这群人便是大汉的柱石了。”
看众人聚齐,刘进也没多废话,直接进入主题道:“诸位。《大众日报》报社收到的来信诸位都可曾看了?”
“看了,看了。”
众人纷纷应道。
刘进继续问道:“诸位以为朕当如何?”
这时候一嘴角尚有一丝青色绒毛的小年轻站起来对刘进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可不重视。
昔日尧帝对百姓细细询问,故知晓百姓之疾苦。舜帝听数家之言,故无能治水之辈不能蒙蔽圣贤。
而秦胡亥偏听偏信宦官赵高之言,望夷宫中被屠戮。
今《大汉日报》乃倾听百姓心声之所。
百姓皆讨论此人才选拔考核内容之事,臣以为或可择众者而从之!”
刘进一听这话,心中感慨一句,还是年轻人,不成熟啊。
《大汉日报》报社收到的信件其众者为何?
乃是建议刘进修改考试内容。
这考试能容能修改吗?
自然是不可能修改的,若是修改了怎么能够达到最大公约数的公平?怎么选拔出来真正可用的人才?
要知道,刘进并非要的是一批有天才设想出谋划策的人,他更想要的是能实实在在干事的人。
无论是算学、公文,只要有这两点基础,稍加培训便可几乎胜任目前所有的官职缺口。
至于他们的进步,那自然是要看他们的造化了。
而且退一步而言,很多时候有天才设想出谋划策之人也不见得能用。
如汉文帝时候的贾谊一般。
贾谊有真才实学吗?
自然是有的,21岁便被委任为博士,出任博士期间,汉文帝出题讨论,针对大汉的情况,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之后又连续上奏献上了《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谏铸钱疏》等。
分别提出了严格按照礼乐制度,维护皇帝尊严、重视农业生产,重农抑商、上疏讨论禁止私人铢钱,甚至部分内容还明目张胆的提及削藩。
不少奏疏深得汉文帝之心。
然这样一个有才学,有水平之人,为何一直未得到汉文帝重用?
盖因贾谊他不懂政治。
他的主张太超前了,太激进的,反对力量太大了,斥责的声音太多了。
或者说纸上谈兵有一套,然却根本不会考虑实际问题,进行实际分析。
尤其是其甚至还提出“列侯悉就国”,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这样的措施。
更是太过尖锐了。
他也不想想汉文帝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他汉文帝能当上皇帝乃是陈平、周勃、灌婴等一批跟着汉高祖打天下的开国元勋干掉诸吕后将他扶上位的。
贾谊这奏疏是让当时刚执政两年的皇帝硬刚刚将自己扶上位的勋贵集团啊!
但凡汉文帝有点脑子,他都得将这样的铁憨憨撵走。
而眼前这小年轻有才学吗?
自然是有的,不然胡须刚刚青便担任了太中大夫。
然如年轻的贾谊一样,不懂政治。
不懂政治的人,便是有大才,刘进觉得也终究是定时炸弹,终不可用。
刘进瞥了其一眼道:“朕以为考试内容不可更改。诸位且说说,若是不变更考试内容,当如何平息此舆情。”
另外有一人说道:“陛下,臣以为如今距离初次人才考核选拔尚有数月时间。
众学子提议变更考核内容不过是觉得好多知识完全陌生,无法体现出他们的水平。
臣以为当普及相应知识令众学子在数月学习。
如此一来,众人皆无基础,所学内容皆一致,定然能选拔出才思敏捷之辈。”
刘进一听,眼前一亮,点头道:“好!汝叫什么名字。”
此人听此,拱手向刘进拜道:“回禀陛下。臣傅介子。”
“傅介子?”
刘进一听瞪着眼看着他。
在其前世,此人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其人根据刘进所知,在前世汉昭帝时候,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劫掠财物。
傅介子参军立功,提升为官。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返奏被任为平乐监。
元凤四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安归,另立在汉的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
甚至其行为还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另外一位大外交家班超。
当时班超家贫,常常被官府雇佣抄书。
时间一久,其人颇为劳苦,因此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再之后的事情很多人都已经知晓了。
班超乃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
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想到这些事,刘进忍不住上下打量了一下这傅介子。
只见傅介子身形高大,面容从容无惧色,一看就是一有胆之人。
刘进满意的点了点头。
此人有胆识、有谋略、有武功,是一个难得的可用之才。
可能是历史轨迹发生了变化,因此本应从军为官的他竟然成了刘进中朝的一员。
刘进接着说道:“如此便依照傅介子之策行事。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