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粒子对撞机(2 / 2)
如果宇宙中有一片空间的空间曲率(空间弯曲程度,广义相对论中引力的本质,能够限制光速的逃离,这一片空间就是黑洞。
根据黑洞能够吞噬一切的特性定义,在理论上注定了黑洞无法被人类直接观测到。因为人类目前所有的探测手段都是基于电磁波,通过电磁波的发射或者回收,来确定被观测物体的特性。
而黑洞周围(史瓦西半径内的空间曲率极大,电磁波(光无法逃离黑洞周围的空间曲率,所以人类接收不到任何黑洞的信息。
目前所“观测”到的黑洞,都是根据黑洞的特性推导出来的。
比如,人类观测到有大量的恒星围绕着一个黑暗空间旋转,我们就会认为这个黑暗空间便是黑洞。
在目前人类的认知中,认为黑洞是由超大恒星坍缩产生。一般的恒星坍缩并不会产生黑洞,就像太阳。
如果太阳在5亿年后坍缩了,太阳最终也只会形成一个白矮星。因为太阳的质量不够大,即便是太阳坍缩到一个奇点,也不会在周围中产生束缚光速的空间曲率。
这是现有阶段人类对黑洞的认知,直白点说,人类目前对黑洞究竟是什么还一无所知。
其实黑洞这个名词出现的时候,人类并不知道黑洞的存在。就像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平行宇宙,但是平行宇宙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发现一样。
1915年广义相对论横空出世,爱因斯坦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一种超大质量的物体,其周围存在极大的空间曲率。
1916年,史瓦西根据广义相对论中场方程,得到了一个解。这个解就是后来的史瓦西半径,也叫做视界值。人类所说的黑洞,其实指的就是黑洞的视界(光无法逃离的位置。
史瓦西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只要被压缩到该物体的史瓦西半径内,就会形成一个超大引力的物体,光速以下的速度只要进入其史瓦西半径没,皆无法逃离。
后来恵勒将“史瓦西半径”称为“黑洞”。
所以黑洞这个词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人类“观测”黑洞之后,将其命名为黑洞,黑洞在开始的时候,仅仅只是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解。
但这正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也是逻辑推导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学被称为“上帝语言”的原因,同时也是广义相对论的伟大之处。
一个小小的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的解,竟然和宇宙的起源有关系。
黑洞在天体中是异常可怕的存在,了解越多的人,对黑洞的畏惧也就越深。
人类目前对黑洞的认知,还只是皮毛(霍金辐射。不过一点定可以推测,黑洞中应该没有人类认知的时间和空间。
具体有没有时间和空间,现在物理学尚不能盖棺定论。因为人类正被限制在光速以下,而苦苦挣扎。
人类所有的认知,都被局限在光速以内。像黑洞这种可以束缚光速的存在,早已经超过了人类现有的认知。
所以量子纠缠(超光速作用的发现对人类向上的发展,有些莫大的意义。
216年8月16日,人类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