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事未经历不知难(1 / 2)
李纲事后才知道,黄经臣没来滑县之前便和宇文虚中约定好了,各自带领随行护卫从东京出发,日后就在应天府的鸿庆宫会合。
之所以这么安排,一则是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从滑县折返东京,然后一道前往镇江,那样来来回回既耽误功夫又太折腾人。
二则是以李邦彦为首的宰执大臣集体弃国逃遁,搞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这个时候亟待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主持大局,皇帝命知院吴敏召集三省侍从及台谏官廷议,前执政官徐处仁是大家公认最合适的人选。
徐处仁是应天府人氏,本来尚书右丞干得挺好的,不知道开罪了新旧两派权门的哪位大佬,宣和末年被朝廷贬谪为提举南京鸿庆宫的祠?官。
现如今这位徐老太爷正在桑梓故里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新任尚书右丞宇文虚中提前赶往那里,就是要奉旨督促其火速到帝都赴任,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南都距离此地,不过三百余里,黄都知何以大费周章?”
李纲冒着弥天大雾前往黄经臣等人昨晚下榻的馆舍,一走进院子里便皱起了眉头。
按理说时间紧任务重应该轻车简从才对,事实上恰好相反,除了五六十名手牵高头大马的随行扈从之外,中庭里还停靠着三辆北方客货大车。
其中那辆高篷阔舆的双辕厢轿马车,显然是给自己这个宰执大臣以及两位中贵人代步用的。
另外两辆则是用骡马套拉的平头货车,上面被整块桐油毡布包裹得严严实实,不知道都装些什么东西。
“事未经历不知难啊,别看只有几日脚程,这一路走下来,风餐露宿不说,还不一定安稳太平,总之有备无患嘛!”
黄经臣前些天刚从镇江回来,他比谁都清楚眼下这个世道出门在外有多艰难。
李纲起初颇不以为然,按照他的意思,车多人众尽是累赘,最好只带十来个随从,大家一起骑马赶路,晓行夜宿,又快又妥又爽利……可惜等到云开雾散一脚踏入东明县境内,他便果断放弃了此前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东明县位于开封府的东北角,距离黎阳渡口不过百里之遥,金国东路军渡河南下没多久便全境沦陷了。
当地士庶百姓为了躲避战乱,携家带口四处奔逃,早在两个月前整个东明县就已经十室九空,遍地鸡毛满天飞。
他们这一路之上快马加鞭往前赶,从天明走到天黑足足行进了五六十里地,沿途既没有看到驿站客舍,也没有碰着饭馆酒肆,甚至连寻常百姓家的人间烟火气都难得一见。
遇到这种情况黄经臣一不慌二不忙,在天黑之前找了个有井水的破庙把大家伙儿安顿下来,然后命人掀开了其中一辆平头货车的桐油毡布。
李纲没能忍住好奇心,悄悄凑过去看了看,好家伙,既有烹煮用的瓦罐铜炉等炊器,也有衣被铺盖帐篷等寝具,还有面饼、馒头、肉脯等人吃的干粮,以及专门饲喂牲口的草料和刍豆整个把居家过日子的一应物什全都搬过来了!
如此琐细之事,不光未雨绸缪还打理得井井有条,李纲不得不承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位侍奉两朝仍能简在帝心的中官大珰,在操持生活杂务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其实黄经臣眼光也不赖,他挑选的这座不知名的神庙风光无限,院里断壁残垣,室内朽门破窗,连屋顶都千疮百孔,仰头便能看到漫天星光。
李纲盘腿坐在一堆篝火旁边,啃着肉脯,嚼着干粮,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汤,与围拢在身边的黄经臣、梁揆、左言、闾勍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唠着闲嗑,困了就在铺好被褥的帐篷里和衣躺下,露宿荒郊野外的头一个夜晚,就这么轻松愉快的度过去了。
离开东明县一路往东南方向行进,没过多久他们便进入到济阴县境内,随着距离应天府越来越近,沿途官道两侧也慢慢有了人气。
只不过大都是些背井离乡的逃难流民,路过村镇草市之类的群居场所,时不时还有溃兵散勇草莽游寇之类的强人出没,还好自家五六十名随行扈从,都是从禁卫师旅里拣选出来的精兵强将,安全方面倒也不用太过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