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州郡起兵 董卓弑帝(1 / 2)
桥冒,字元伟,豫州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是汉末名臣太尉桥玄的族侄,曾任兖州刺史,后为东郡太守。
当初何进招外兵之时,曾把桥冒的兵马屯在成皋,董卓篡权之后,啥好处没捞到的桥冒退回东郡,自然是心有不甘,又看个州郡的官员,只敢嘴炮,不敢动手,干脆就来了这么一出矫诏的戏码。
别看是矫诏,但作用非常的直接明显。这封矫诏被送到冀州,冀州牧韩馥赶紧召来心腹商量:
“看来这汝南袁氏和董卓又斗起来了,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帮袁氏还是帮董卓?”
他的治中从事刘子惠脸色一沉:“明公此言误矣,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国家大事,哪里有什么袁氏、董氏的说法?”
这个借口果然是好,韩馥赶紧点头称是。
刘子惠接着献计:“这起兵的事情,可凶险的狠啊,我们不能做挑头的人。现在还是要先看看其他州郡怎么应对,如果别的州郡起兵了,我们也跟着起兵。
冀州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即使不挑头,功劳也不会比别的州郡低的。”
韩馥本来就性格懦弱,这种随大流的策略,是他最喜欢的。于是他就把这封书信,转给了袁绍,并撤回了监视袁绍的人马,任由袁绍去挑头闹事,他好观察形势,再做决定。
袁绍经历了洛阳之事,到了渤海不断反思,终于彻底信了之前许攸的话语,没有兵马在手,一切都是虚幻,再大的声势名气,反手就会被大落尘埃。
有了桥冒的诈书,袁绍算是抓到了机会。不但开始大肆招兵买马,而且与各州郡加紧勾连,筹划建立讨董的联盟,共同出兵洛阳,武力讨伐董卓。
有了袁绍带头,各个州郡的官员立马没有了顾忌。尤其是那些被董卓所封的官员,赶紧抓紧机会表态,与董卓彻底划清界限。
这个时候,可不允许他们犹豫,此时如果不加入讨董联盟,一旦董卓失势,他们的出身就会成为污点,弄不好就会被直接打作董卓一党,丢职罢官都是轻的。
凡是董卓专权之后,封拜的刺史、太守,有一个算一个,都成了讨董的急先锋,纷纷响应袁绍的号召,公推袁绍为讨董的盟主。
袁绍也是当仁不让,立即自封为车骑将军,给参与讨董联盟的官员大肆封官,并开始进行军事筹划。
按照袁绍的筹划,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内,冀州牧韩馥留在邺城,给他供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带领诸多太守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数万大兵,三面包围都城洛阳。
董卓在洛阳之中,听到这些地方州郡组成立了联盟,要来讨伐他董卓,重新拥立少帝刘辩。既然你们这些家伙,不认可我立的皇帝,想重新拥立刘辩,那我就直接釜底抽薪,把你们认可的皇帝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