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客栈解危局(2 / 2)
但他作为朝中老臣,秉性耿直,深知近年来国库收支已经入不敷出,宫中大造殿宇,各地连年灾荒,民心不稳,边事不宁。
如今再要用兵,恐怕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故而周泰明知皇帝已然颇为不喜,仍然以大局为重冒死犯颜直谏:“陛下,北燕慕容氏陈兵十万,时刻欲南下犯我边境。”
“西凉拓拔昊又因当年雁门一战割让并州之事耿耿于怀,朝廷不得不派重兵镇守西凉,数年来耗费国帑甚巨。”
“何况战端一开,无数将士将殒命疆场,对朝廷而言,实非幸事。是以微臣认为当此国事艰难,内外交困之际,不宜再对内兴兵讨伐,当以怀恩安抚为主。”
平心而论,周泰的奏议的确是老成谋国之言:“乞活军”虽号称十万,但实际只有六七万众,且都是山东境内的流民,并非真心造反。
朝廷只需派遣一位得力大臣,妥善安抚,流民之乱即可消解。即便有不顺从者,为数已然不多,届时朝廷再派兵围剿,自可一举荡平。
或许是御极多年,自以为天命所归的自信,又或许天下承平日久,因此面对流民作乱,皇帝不仅丝毫没有紧张,甚至还有些轻蔑之意。
至于周泰所说什么外敌环伺,百姓不安之类的话,更像是一种赤裸裸的讽刺。
只见赵琬脸色愈发阴沉,胸口一起一伏,显然愤怒到了极点。只不过这种愤怒,是出于陆九如的造反,还是周泰的劝谏,就不得而知了。
赵琬质问道:“住口!周泰,尔执掌兵部,朕问你,聚众谋逆,该当何罪?”
“当诛九族。”
“既是如此,因何还要对其加以安抚?莫非你与之有所勾结?”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刹那间死一样寂静,凝重的空气似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有几位大臣原本打算助周泰一臂之力,但是看到皇帝如此愤怒,哪里还敢多言。
采纳不采纳意见倒是小事,万一被皇帝认为与叛贼有所牵连,自己脑袋搬家不说,家人恐怕也遭连累。
然而周泰今日却不知怎地犯了拧劲儿,老头子整理了一下朝服,直挺挺地跪在御阶之下,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悲壮:
“陛下,微臣所说皆是肺腑之言,陛下贵为天子,九州百姓俱是陛下子民。为君父者万不可因一时之怒而妄开杀戮啊!”
“再则,乱民虽依附陆九如,但大多是受了他的蛊惑,若陛下施以严刑峻法,百姓自知没有活路,不反也得反,到那时,恐怕跟随者会越来越多,恳请陛下三思。”
“啪!”赵琬猛地拍了一下书案,厉声骂道:
“放肆!身为兵部尚书,不思退敌之策,竟说出如此怯懦不堪的话来。堂堂朝廷,岂能与叛贼妥协,天威何在?朝廷法度何在?再要多言,休怪朕无情!”
百官都看得出来,皇帝此时已是极力在压制心中的怒火了。
若非周泰乃两朝老臣,对朝廷又是忠心耿耿,在七年的兵部尚书任上,尽职尽责,恐怕早已将周泰捉拿下狱了。
如果到此为止,局面尚不至于不可收拾,但是周泰接下来的几句话,彻底惹怒了皇帝。
“启奏陛下,兵法云‘主不可怒而兴师’。如今,太子殿下正亲率大军远征西凉,若朝廷此时再陷入与陆九如鏖战之中,外患未平,内乱又起。到那时,社稷倾覆,宗庙不保,陛下悔之晚矣!”
完了,彻底没救了。
赵琬不再跟周泰废话,立即下令将周泰当廷杖毙,任凭百官求情也是无用。
可怜堂堂兵部尚书,官居二品,竟因言获罪,当着百官的面,被活活打死。
周泰死了,平乱的事还要继续。
赵琬颁下诏书,命左卫大将军孙伏都领兵十万,赴山东剿灭陆九如叛军。
自此,再无人敢违逆赵琬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