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春文学跨界变革(2 / 2)
郭静明也考虑过,但陈韬的理念与他创办的刊物完全不同,不知道陈韬愿不愿意为其改变。
后来陈韬在收获上发表了几篇小说,郭静明也研究过,发现其文学性要远远高于他和韩函,他和韩函都没有在收获上发表过文章,因为两人的作品都不适合收获。
收获什么时候收录过伤痛文学和批判应试教育的东西。
不过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只要陈韬愿意参与他的刊物创作,他是没有理由拒绝的,以陈韬的现在的名气,如果能给自己的刊物投稿,那只能说明他要比陈韬更为成功。
创建一本杂志,让国内着名的青少年作家都来投稿,那是做梦都不敢想的,除非是檬芽和收获这种殿堂级的文学杂志。
与其他四位成员商谈了一会儿下一本杂志的方向以及陈韬为工作室带来的经济效益,教主郭静明靠在椅子上,十指交叉,四十五度仰望忧伤,他现在怀疑陈韬背后有幕后团队,不然的话如此精准的炒作他一个文青怎么能搞得出来。
“难道他已经签约了哪家文化公司?”
“那这家公司准备把他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作家呢。”
郭静明现在已经嗅到了跨界的变革,他听说韩函准备签约一家娱乐公司,要出唱片,可能韩函下一步会踏入娱乐圈,成为一个男明星。
想到这些,郭静明忽然意识到,工作室还是差点儿意思,不如文化公司的运营范围广,如果他有一家文化公司,那完全可以签约陈韬,利用自己的资源和金钱来炒作一个赚钱工具。
拿起桌上的通讯录,随手翻了翻,上面有李期纲给他的陈韬电话号码。
算了,同是人气作家,主动联系好像自己是对方的读者或者粉丝一样,跟这样的人认识只能通过偶然的聚会或者是活动。
第八届新概念准备搞一场活动,邀请前几届一些比较有名气的作者前去捧场,比如韩函、张乐然等等。
对于这些活动,虽然郭静明人在沪城,但他不是太想参加,不想参加的原因自己也说不清楚,感觉也没什么意义,而自己的书因为涉嫌抄袭闹的沸沸扬扬,现场肯定会有作者问他抄袭的事儿,到时候没法回答。
专心搞自己的杂志才是正道,近些年岛系列杂志卖的不比檬芽差,根据自己的分析,檬芽老了,虽然强调文章创新的重要性,但本刊却没什么创新,一直都是老套路。
岛系列杂志的销售趋势大有超过檬芽的希望,在校园里岛系列杂志更受欢迎,檬芽杂志的文章却有点儿千篇一律,不够活泛。
如果想要超过檬芽,郭静明现在有个大胆的想法,以伤痛文学为基础,在青少年人群当中建立一个庞大的群体基础,也就是受众群体。
他首部短篇作品《痛与爱的边缘》在2002年发行,正式宣告青春疼痛文学的到来,自此已经有三年的沉淀,这部分群体坚实的很。
但这远远不够,现在不过是一股文风而已,少男少女们只不过用这种文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伤,并没有真正的形成一种潮流,而他设想的一种东西......该怎么形容呢,要结合近些年流行的“超女”节目,不仅要在文字上有所体现,必须在发型和服饰等行为上有所体现。
这种行为,不能符合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