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 大事没完小事又来(1 / 2)
王尧臣一听蹙眉道:“以工代赈的确是前人实行过,行之有效的办法,可问题是哪来的那么多工可做?”
“怎么没有,重建家园要用工吧,兴修水利要用工吧,修补城池还是要用工吧,修路呢?”
“修路?”
一连几个问题,大家都频频点头,可这最后一个说出,顿时把大家问的迷惑了。
赵昉一看,得意的笑道:“天下这么多地方,其实只有小路,若是能把路修到乡村,那皇权还能不下乡吗?”
“轰”的一声,恍如炸雷般把大家震的全都站起来。
皇权不下乡是秦皇汉武以来就是这样的,究其根本原因还真就是道路难行,县里的差役们不愿下去。
因此乡村的事务只能交给乡绅们,连赋税这种大事,都是乡绅代办。
渐渐地反倒是壮大了乡绅势力,成为一种惯例了,加上宗法社会族长族老们的权威,慢慢演变成俨然各自独立的小王国模式。
若不是还有个忠君的思想在禁锢大家,恐怕就不是皇权不下乡这么简单了,而是各自自立,根本不理会朝廷统治才是。
“魏王此策大善!臣附议!”
先是范仲淹震惊之后马上开腔,紧接着韩琦、富弼、余靖等人纷纷附议,唯有章得象和蔡襄两人面露犹豫之色。
尹洙见状不解的问道:“章相、君谟兄怎么了,难道大王此策行不通吗?”
他不问他两是不是反对,而是问他们是否有顾虑,是知道这两人支持赵昉,也支持新政,不可能会反对的。
果然章得象和蔡襄相顾一眼后苦笑道:“策是好策,但要因地适宜,像我们闽地要修路难呀!”
大家一怔,这才想起福建的确很难实行修路到乡村,这两位都是福建人,章得象是建州人,也就是后世的建瓯建阳一带,更有发言权。
蔡襄是兴化军州仙游县人,虽然地处闽中南一带,可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可以说除了山还是山。
外地人很难理解,为什么福建明明是丘陵地带,却道路那么难修,又不是高山峻壑有何难的。
只有到过福建的人才知道,那算什么丘陵啊,那就是一座座山相连,绵延整个福建境内。
无论是南面的广东,还是北面江西,西北的浙江,跟福建交界的地方,同样都是群山绵延。
山是不高,大部分海拔只有几百米高度,可它多呀,多到你入眼都是山,压根看不到几块平整的土地。
除了泉州外,基本上整个福建的城池,都是建在崇山峻岭当中的,即便是海边的县城也不例外。
迎面是大海,背靠的就是山,可以说只要你走出城门,就进入群山当中了。
这也是为什么海外华裔,大部分是福建人后裔的原因,因为当地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口。
这种环境要想修路,简直比登天还难,后世能修成,那是有了机械化的便利,否则再多的钱粮,都不够在这浪费,因为根本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