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阿鲁台请求内附大明!(1 / 2)
燕王府里,刚刚换过衣服的金幼孜有些尴尬,好在大家都不是幼稚的小孩子了,没人揪住他不放。
从北海回来的四人,还有内阁其他成员悉数到场,准备讨论接下来的对策。
金幼孜率先发言。
“陛下,霄国公言,那北海虽然冬季严寒,但夏季却气候宜人,土地广袤,有山有水,既能耕种粮食,又能放羊牧马,仅霄国公一家农庄的产出,养活几万人都不在话下。
“陛下若欲屯田驻军,也是没问题的,而且那里还颇有些特产,北海的白糖便是一绝,如此一来,在北海驻军,就不用从京师千里迢迢的运输粮草了。
“那里的粮食产量之高,当地人根本吃不完,甚至可以反哺大明。”
朱棣闻言对所谓的特产白糖不置可否,他只关心那地方能不能屯田驻军。
漠北那破地方要是真的能种出粮食,对大明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这意味着大明或许能一改上千年来,中原王朝疲于应对草原游牧的劣势,能将整个漠南漠北彻底稳固的纳入大明的版图。
而这,可是历朝历代多少帝王都没做到的事情,就连汉唐也不敢说能稳固掌控草原吧?
这不比那什么天可汗有面子?
你天可汗有面子,但我永乐大帝有里子啊!
一个宣称,一个实控,光是想想就让朱棣觉得热血沸腾。
“除了屯田,其他的呢?刘贤侄所说的钢厂,盐矿,你们可都看了吗?”
“看到了。”这次出来回答的是杨荣。
“陛下,北海当下各种设施工厂齐备,只是如霄国公说的那样,缺少工匠。
“我们跟着霄国公去看了那里的钢厂,两座高炉简直比紫禁城的宫殿还高,通体用钢铁制造外壳,仅那一座炉子就用了海量的铁,虽然现在没有开动,但其产量定非虚言。
“还有那盐矿,虽然现在也没开工,但霄国公领我们下了矿洞,矿洞四壁全是晶莹剔透的岩盐,只需用机器开采出来,再经过简单的炼制,就能变成可以食用的盐,产量同样十分惊人。”
朱棣闻言沉思了片刻,才说道。
“也就是说,那里只要有了工匠,就能立刻开工了是吧?”
“正是,陛下若欲取北海之利,还应尽快按计划方案,裁撤大明铁冶,灶户,迁徙匠人前去北海组织生产,那里的食物和房屋一应俱全,不愁安置。”
杨荣说着又拿出一个布袋,从里面拿出一贯钢钱,补充道。
“陛下,这是北海所出的钢钱,霄国公称其为不锈钢,遇水不锈,便是泡在醋里依然不会腐坏,制作精美,用料十足,这次带来给陛下审看,若是可行,就能让北海全力生产,以弥补大明货币不足的窘境。”
紧接着杨荣又将刘斌说的那套通胀和通缩的理论说了一遍,以及可以向承担公共建筑的工匠发放工钱,用这种形式来发行新货币。
但马上就遭到了胡广和胡俨的双重反对。
给工匠发钱,倒是没人说什么,这不就相当于以工代赈吗,古代人其实经常玩这一手。
但古代的以工代赈,基本不会发钱,而是发粮食,毕竟朝廷就是想拿出那么多钱也拿不出。
而且给百姓发了钱,他们拿着钱能不能买到东西也不好说,这才是胡广和胡俨反对的原因。
发钱可以,百姓拿到了钱想买东西怎么办?
15世纪初可不是后世,商业并没有那么发达,不是你想买东西就能买得到的。
其实更多时候,农村的百姓基本上都用不到钱,除了盐和铁,锅和盆,他们基本上也不需要买什么东西,甚至连布都不用买,因为他们自己会织布
所以给民工发钱,其实就是北海那帮穿越者拍脑袋想出来的主意,基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给民工发钱,你都不如给他们发米面粮油,铁盆、铁锅来的实在。
当然也不是说发钱不行,但你还得自己准备好货物,供百姓购买。
但这在铁路交通没有打通,纯靠空运那点运力来运这些一般商品,其他人不说,刘斌是肯定不答应的。
是自己能造飞机了?还是航空煤油太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