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心人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缆镇语录 > 劳动节劳动(附录:《圆觉经》讲记(八))

劳动节劳动(附录:《圆觉经》讲记(八))(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守一人 我叫余则成 原神之我能刷阅历点 在下路明非,有何贵干 来场突如其来的快穿吧 霍格沃茨的恶魔之徒 全球御兽:我能看见进化路线 我家娘子是女帝 寰宇机械师 女夫子究竟何时破案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唯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广泛地为诸位菩萨开启了甚深微妙的秘密法门,使得广大众生深深地认识到了生死轮回的虚妄不实,使他们能够分别出邪正是非,能够施予末世一切众生无所畏惧的清净道眼,让他们在圆满真实的大涅盘中,生起坚定的信心,不再重蹈随缘流转轮回的境界,不再生起往复无穷的循环偏见。

感激之余,弥勒菩萨提出了问题:

如果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想遨游如来寂灭大海,应该怎样彻底断除轮回根本?在各种轮回之中,有哪几种特性?修行成佛的菩提,有哪几种差别?返回尘世之后,应当设立几种教化方便的法门,以度脱众生?

惟愿世尊,不舍弃利益众生的救世大悲,把那些障碍菩萨和末世众生修行的烦恼肃清,让智慧的光芒照耀大家心明如镜,圆满地觉悟到如来的无上知见。

在这里,弥勒菩萨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断除轮回根本?轮回的形式有几种?

二、修行成佛的过程有几等差别?

三、觉悟后重入世间,应当施设几种方便法门度化众生?

在肯定弥勒菩萨为菩萨及众生请法的行为后,佛陀对上述三个问题一一给出了答案。

图片

2

佛陀的解答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诸位菩萨,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由于有了种种恩爱贪欲,于是就有了生死轮回。就好像生存于世界各处的一切生命,包括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生命形式,它们都是因为淫欲而形成的生命。由此,我们应该知道爱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由于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致使贪爱之性日益膨胀,进而导致了生死相续,不断轮回。欲望因为贪爱而生,生命因为欲望而存在。

这段文字说明了因爱欲而有轮回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于各种外境的诱惑,使得众生内心生起种种违顺感受。当境界与爱心相背离的时候,会生出憎恨嫉妒,于是造作种种恶业并流转轮回于地狱、饿鬼二道。

第二种情况:当我们对欲望生起厌离之心,舍弃种种造恶的行为,积极追求善业善行,那就可以在天趣、人趣中受报。

第三种情况:那些知道了欲爱的可厌,于是抛弃爱欲,甘于舍弃的人,由于他们心中存在着“实有爱欲可以舍弃”的念头,没有真正认识到爱欲的本质,所以即使现在获得了增上善果(色界天的果报),也还不得不接受轮回之苦,不能成就圣道。

佛法认为欲界众生有淫欲,享受着欲望满足后带来的快乐;色界、无色界众生没有淫欲,都在定中,他们享受的是内心的喜受和舍受带来的快乐。但是由于他们沉迷于这种快乐,所以也要接受生死轮回的果报。

因此,众生要想脱离生死,避免种种轮回,就要先断尽贪欲,除尽爱渴。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盘,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盘,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菩萨以各种变化在世间示现种种行为,不是以贪爱为根本,而是以慈悲之心引导众生舍弃爱欲欣求解脱。于是,菩萨假借种种贪欲的假象而示现与众生一样经受生死的轮回。如果末世一切众生,能够舍弃种种欲望、去除种种憎爱之心,永远断除轮回的根本,精进地追求如来的圆满觉悟境界,就能再现清净圆觉本性。

关于菩萨变化示现世间,佛经中记载了佛陀的亲弟弟难陀的一则故事:

释迦牟尼成佛之后,他的兄弟一个一个都跟他出家了,最后留下难陀,所以他的父王准备尽快将王位交给难陀。不只是这位父王担心释迦牟尼佛会将难陀带去出家,难陀的妻子也害怕丈夫会出家,所以对难陀管得极严。难陀要出门,在离开之前,先在难陀的额头点上口红,规定口红没有干以前要回来,否则处罚。

难陀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难陀也非常爱恋,所以无话不听。后来有一天,释迦牟尼佛托钵来到王宫化缘。难陀的妻子非常紧张,害怕丈夫会随佛而去,但是,难陀不出去也不行,两人争执了半天,最后还是老办法,用口红在难陀额头上一点,规定把饭送出去,倒在钵里,马上回来。难陀到了门口,把饭一倒,释迦牟尼佛没有讲话,用手一招,难陀就跟他走了,就这样出家了。

难陀出家以后,六神不安,无心修道。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告诉难陀说带他去东海玩玩,叫他抓住衣角,使个神通,便到了海边。沙滩上有具尸体,佛陀带着难陀慢慢走向它,这具尸体是女的,虽然死了,仍然很漂亮。佛叫难陀仔细看看尸体脸上有什么?尸体的脸上有一只白白的虫子,佛问难陀知不知道这只虫子从哪里来的?难陀摇摇头,佛说这只虫子就是这具女尸变的,因为太爱自己的面貌,所以死后舍不得自己的美色,变成虫子在尸体脸上爬。

然后,佛又问难陀去过天堂没有?难陀再次摇摇头。于是,佛又叫难陀抓住衣角,升到欲界天。天上美女成林,佛问难陀这些仙女比起你的妻子如何?难陀回答说:“简直太漂亮了”!佛说:“既然你喜欢这里,就到处多玩玩,我等会儿再来接你”。说完就避开了。难陀当然高兴极了,在众多美色当中穿来走去,看到的都是美艳动人的仙女。难陀后来觉得奇怪,怎么没有男人?仙女告诉他男性只有一位,我们这五百位仙女都属于这位男性的天主。那么,这位天主呢?仙女答道,我们的老板还没有上升,正在人间修行。又问,此人是谁?仙女告诉他:“此人名叫难陀,生在印度,他的哥哥是佛,他现在跟着他的哥哥出家修行,等修行果报成功以后,上升做天主,我们在此等他”。难陀一听,赶紧回头找哥哥。佛说:你知道了,好!我带你下去好好修行。难陀回去以后,盘腿也不怕腿痛了,念佛也不怕心乱了,拼命用功修行,用功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这五百天女。

过了几天,佛告诉难陀说有个地方你要去看看。哪里啊?地狱。到了地狱,景象当然很可怕,其中有个大油锅,火烧得猛烈,两个恶鬼手拿叉子等着,看得难陀又害怕又好奇,问这两个恶鬼,你们等什么人?此人犯什么罪?恶鬼说此是淫恶之罪,此人现在正在修行,但是,修得动机不纯,为了贪图xa之欲而修行,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此人享完天福以后,便到地狱来受此果报。难陀一听,大吃一惊。这下子才真正发心修行。

从上述故事我们不难悟出:爱欲为因,爱命为果,断除爱欲,欣求解脱的道理和意义。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一切众生由于本来就有的贪欲作用,进而在无明心的驱使下,显现出五种不同的修行形式,并且受两种障碍的影响而表现出深浅不同的差别。

是哪两种障碍呢?一种是理障,即妨碍和障蔽产生正确认识的见解;第二种是事障,也就是导致生死轮回的一种力量。

这里的“理障”,就是“所知障”,也就是由于我们受到已知境界的局限,对已知境界之外的东西无法接受和认识,因而,我们的所知成了我们想要追求的遍知境界的一种障碍。

所以古人说:“所知本非障,知障障所知”。我们所要了知的境界本身不是障碍,而是我们想要了知的那颗心受到了局限,使得我们无法了知事物的本来面目。

“事障”也称为“烦恼障”,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知的“见惑”和“思惑”。

见惑:是对因果轮回等思想产生的不正确见解。

思惑:是由于贪、嗔、痴等烦恼的障碍,使得我们不能正确了知世界的真相,在心理上产生种种虚妄执着。

由于贪、嗔、痴等烦恼的障碍,使得生死轮回持续不断,烦恼心进而造作种种行为,进一步加重了众生的生死轮回,因而烦恼障也被称为“事障”。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盘。”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什么是五性差别呢?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佛陀为我们列举了五类种性,即:声闻种性、缘觉种性、菩萨种性、不定种性、外道种性。五类种性的共同特征就是未能断灭理事二障,都处于未成佛阶段。

这五种种性,是修行人由于受到了理障和事障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差别,而普通的凡夫因为不以修行求断二障为追求,所以不包括在五种性中。

先说“声闻种性”和“缘觉种性”。

声闻,是因为聆听佛的教诲而得以悟道的阿罗汉弟子。

缘觉,是生于无佛之世,靠自己对十二因缘的领悟而得以成就的菩萨。

众生舍弃贪欲,先去除了事障,但是理障仍在,这部分众生虽然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解脱,但是并没有断除所知障,因而不能够安住于菩萨境界。

如果诸位菩萨及末世一切众生,想乘智慧之船在如来大觉悟海遨游,应当先发心愿,勤奋修行,断除理障和事障两种障蔽。

这两种障蔽被制伏之后,就可以悟入菩萨境界。如果事障和理障都已永远断灭,那就可以立刻进入如来微妙圆满觉悟的境界,满足了获得菩提正觉和大涅盘的愿望。这就是菩萨种性。

第四种是“不定种性”,也叫“圆顿种性”。一切众生都应该去亲自证得圆满觉悟,碰见有徳行和有学问的善知识,皈依他们精进修行。这时的修行可以分为顿悟和渐修两种。如果选择了如来无上菩提的正确修行之路,那么不管他的根器是大是小,最终都能成就佛果。

第五种是“外道种性”。如果有些众生在寻找善知识的过程中,由于遇到了偏见邪见之人,导致不能正确地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些众生就是外道种性。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因为邪师的过错和谬误,不能怪罪于求道的众生。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以上宣说的即是修行者的五类种性以及五种性之间的差别。

菩萨入世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未悟众生使之最终觉悟。出于大悲之心,菩萨借助种种权巧方便,示现各种神通变化,面对一切顺境、逆境,与众生打成一片,在潜移默化中使得众生觉悟佛理,获得解脱。

所有这些变化和行为,都是源于无始以来的清净愿力。就好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观音菩萨示现三十二应身一样,都是教化众生的权巧方便,都是源于佛菩萨的慈悲喜舍之心。

倘若末世一切众生,对于佛所说的大圆满觉生起努力修证的增上精进心,应当从内心发起菩萨清净大愿。

依靠上述清净愿力精进修行,逐渐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等到障碍断尽、誓愿圆满之际,便可登上解脱清净的大法殿堂,证得究竟圆满的微妙庄严境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绝世好运 硝子之城 那一天,眼镜带我飞 绿野仙踪神医传 乱世情怨 闺蜜齐穿书,在八零被糙汉宠爆了 假千金翻身成豪门,创飞所有人 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 契约瞳眼 韩娱之舞动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