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另类复仇(1 / 2)
第160章 另类复仇
“这是什么东西?”
杨平付完钱,包括唐刀的钱也付了之后,故作好奇的指着卧姿观音铜像,笑着说道。
“这是你们国家的东西,你看着给个价吧,合适就拿走。”
摊主一看是那卖了一年多都没有卖出的铜造像,大手一挥,非常大气的说道,跟刚才咬死不降价的劲头,完全相反。
“呵呵,我们国家的佛造像都是坐或者站,哪有躺着的?你这是臆造品,就值两斤铜钱而已,十块,你若是卖,我就拿走,不卖,你留着当枕头吧。”
杨平说完,把唐刀交给李振标,拎起画本起身,就准备走,这老邦菜漫天要价呢,哥们不玩了。
“给你。”
这物件终于卖出去了,摊主心说终于去掉了一块心病。
其实最早的时候也有几拔华人问过价,当时他还以为是个大宝贝,所以要价很高,结果把人吓跑了,后来有个漂亮国的家伙,说要买,只是钱没带够,然后就没回音了。
总之,原先眼里的大宝贝,现在已经变成了鸡肋,每次摆摊,还得带着,搬来搬去甚是麻烦。
就这样十块钱搞定,然后杨平反而不走了,蹲在摊位前,递给摊主一支雪茄,让李振标买了三瓶汽水,三人边聊天,边抽烟,边喝汽水,此时过来的游客不多,摊主也愿意有人陪他说说话。
“老板,你祖上是不是去过我们国家?”
杨平随意问道。
“我父亲和几个叔叔去过,不过只回来一个,这些个东西,有的是从你们国家带回来的,有的是我几个邻居让我寄卖的。”
摊主使劲抽了一口雪茄,然后缓缓吐了口烟圈,目中满是追忆的痛惜。
杨平随即说道:“你就没有个正经工作?”
引申义是,你爹和叔叔都战死了,你们国家不管你的生活?
“嘎嘎。”
摊主忽然有些生气的吐出两个脏字,似乎对没有工作这件事,很是恼怒。
杨平心说,别看小太阳表面上都是人模狗样的,其实窝里脏得很,这是这个民族的劣根使然,从男女一起混浴,乱来av,就可见一般。
聊了半支烟时间,杨平顺手又买了四方砚台,几个笔筒。
然后这摊子上的国有物品,已是被扫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杨平领着李振标又逛了几个比较大的摊位,可惜的是,那种奇怪的感觉再也没有出现。
不出现,杨平也不在意,因为他的眼力还是可以的。
彩陶罐子买了一对,大理石条屏买了四块,烟袋锅买了一个,清末民初时期的线装书买了十几本,胭脂盒,鼻烟壶,大板指,香炉,反正只要是品相完好的,统统拿下。
“真是奇怪啊,只有那卧姿铜造像上出现了那种奇怪的感觉。”
杨平逛完摊位之后,心里微微有些遗憾,不过,在看到周围的两家店铺的时候,他眼睛忽而一亮。
既然杂项类没有出现那种其妙的感觉,说不定玉石上面会有反应呢。
玉器类鉴定知识是杨平的弱项,因为这玩意,要是真品的话,很贵,老领导也没有几块像样的玉石翡翠。
再有就是,玉石类,新旧很不容易分辨,在普通人眼里,都是一个样。
但现在,有了感知技能,没道理不在小太阳国狠狠搜刮一番,反正卡里的钱花不完。
然而,希望是好的,现实是,两家店铺里的玉石手镯,或者吊坠,都没有出现那种奇怪的感觉。
就算杨平能百分之百确定的老物件上,也没有冒出凉气。
直到,差不多一一实验完了,一块千手观音挂件,拿在手里的时候,那种感觉意外的出现了。
这是一块墨绿色的观音挂件,约有三寸左右,不大不小,挂在脖子上刚刚好。
“老板,这个多少钱。”
杨平放下左手里的白玉貔貅,右手托了托墨绿翡翠观音挂件。
“五万日元。”
老板比较年轻,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眸光微微一眯。
五万日元,相当于2600左右人币,按说不算贵,但是杨平知道,这老板不识货,价格是随口说的。
“两万。”
这次砍得更狠,杨平说完价格之后,忽然发现,他好像对这个国家的人或事都带着一股恨意,想隐藏都隐藏不了。
两千六百块多吗?其实一点也不多,他跟李振标吃顿饭就花了将近三千块。
但是,可是,杨平还是肆无忌惮的狠狠砍了一刀。
至于老板卖不卖,他不在乎,就连那种奇怪的感觉已经明确告诉他,手里的观音挂件是好货,他也不为心动,依旧猛砍了一刀。
“穆大哥给我的汤药都喝完了,应该不会再出现情绪烦躁的情况啊?”
“估计是民族情结使然吧。”
杨平想通关节之后,忽然觉得,此次小太阳国之行,将会非常顺利。不行,晚上再给郭珊珊打个电话,让她尽可能的筹措资金。
“哥,咱们走吧。”
李振标发现杨平神色有些不对劲,于是说了一句。
“别走啊,再加一点,就卖给你。”
老板也觉得刚才的喊价有些不负责任了,但是买卖就是如此,不交流几个回合,怎么能成交呢?
所以尽管有些后悔,老板还是希望能再加一点。
“不少了,这吊坠有点小,我想买个大点的,关键是,这颜色不太那么称心如意。”
杨平也尽量笑着,和婉的说道,只不过是,说完之后,他抬腿就往外走,一点也不犹豫。
“成交。”
老板心里暗叫一声巴嘎,一咬牙卖给了杨平。
交完钱,天色也暗淡下来,市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该下班了,于是杨平把挂件装进西装内兜里,跟李振标拎着四个大袋子,向市场办公室走去。
经过清点,照相,造册,封箱,登记,交钱,开票等一番折腾之后,已经晚上八点多了,没办法,买的物件太多了。
“哥,我们过几天,还来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