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科学的魅力(1 / 2)
因为无色玻璃的巨大利润,不少工匠都摸索过制作无色玻璃的方法,甚至每次烧制之前都求神拜佛,不过还是入不了其中的门道,烧制出来的玻璃还是老样子,偶尔能出那么一块无色的,完全靠运气。
至于有色玻璃,也能通过玻璃看到人,不过很是模糊,而且带着颜色,做镜子的话还不如铜镜看的清晰,所以并没有什么大用处。
听到这个消息,孔有德大喜过望,他的玻璃研究之路的突破口就在这里啊,既然能制造有色玻璃,无色玻璃并不难啊。
前世他并没有见过有色玻璃,对这方面并不是很了解,现在才发现,有色玻璃大明朝就可以制造了,那么从有色到无色,总比从无到有来的轻松啊。
这个时代的人普遍迷信,认为烧出无色玻璃是老天爷保佑,没有的话也不奇怪,完全没有深究其中的原因,顶多尝试几次就放弃了。
但他孔有德可不迷信,他可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世纪青年,有着很好的科学素养啊,尽管说不通穿越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但是到目前为止,其他的事情都没有违背科学规律。
相信玻璃这个东西,应该也不会脱离科学的范畴,那么无色玻璃这件事情就有着落了。
科学的魅力就在这里,只要方法正确,过程不出错,没有各种额外因素的干扰,只要能制作出一种东西,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只要材料无穷,产品也是永无止境的。
既然这些工匠们能够制造出无色玻璃,那么也就是说他们方法并没有出现问题,但存在其他的干扰因素,导致每一次的结果都有些不一样,最可能就是原材料的选材问题。
听徐文仪说,这些有色玻璃有些是绿色的,有些是黄色的,有些是紫色的,那么很可能问题出现在材料上,多半是这些材料并不纯净,存在一些金属杂质,导致出现类似焰色反应的现象。
焰色反应,就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
孔有德还对前世初三的时候,化学课上的焰色反应记忆尤深。
焰色反应用到的地方很多,最常见的莫过于各种颜色烟花了,在战争中也有英勇,比如在电影《狂怒》,经常被热吐‘美军的子弹发红光,德军的子弹发绿光,看着跟星球大战似的’,这就是焰色反应的应用--曳光弹。
曳光弹是一种装有能发光的化学药剂的炮弹或枪弹,发射后发出红色﹑黄色或者绿色的光。用于指示弹道和目标。曳光弹较其他子弹弹头不同之处在于弹头在飞行中会发亮,并在光源不足或黑暗中显示出弹道,协助射手进行弹道修正,甚至作为指引以及联络友军攻击方向与位置的方式与工具。
二战中,德国常常采用磷、钡等元素制作曳光弹被帽,因此其看上去呈现蓝色或绿色;美国及之后的北约各国习惯采用锶作为材料,因此其看上去呈现红色。战后华约各国、中国等习惯采用钡作为材料,因此其曳光弹呈现绿色。
也就是说,这些工匠们在烧制玻璃的时候,因为材料不纯净,里面混入了各种金属元素,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被去除掉,从而导致玻璃并非无色,显现出相应金属在化合物中的颜色。
只要他舍得投入资金,每次烧制过程都详细记录,然后总结规律,寻找原因,改进方法,去除掉材料中的金属擦至,那么无色玻璃的制作简直是迎刃而解啊。
甚至在他看来,今年之内应该能把无色玻璃研究出来,甚至可以达到量产的程度,到时候想要不光又多了一项财源,更有助于以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