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公元前722年(1 / 2)
公元前722年,共叔段(郑国国君姬寤生弟弟在封地“京”起兵造反。
这一年,也称作鲁隐公元年。因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是这么记载的。
其实,鲁隐公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鲁国国君,他只是代掌君位而已。真正的鲁国国君,是鲁惠公嫡子,鲁隐公之弟,姬允。
因为姬允年幼,无法理政。所以,鲁惠公临终遗命,让老实本分的庶长子姬息(鲁隐公暂时代理君位。等姬允长大成人,鲁惠公要求姬息就把君位还给姬允。姬息当时是点头应诺,毫无怒气,足见其老实本分之名。
不过,在姬允长大成人之后,鲁隐公却迟迟不肯把君位还给姬允。最后导致被姬允所杀,让人唏嘘。
好了,闲话少说,我们接着继续来看。
“三月,鲁隐公与邾仪父盟于蔑。”
鲁隐公摄政第一年,为了稳定政权,寻找外援帮助,与邾国在蔑地举行盟约。
那么,鲁隐公的第一站为什么是邾国呢?
这就要讲一讲山东境内目前的局势,有鲁国和齐国两个阵营,双方实力相当,形成平衡关系。而邾国是鲁国阵营中,除了鲁国之外,最强的诸侯国。如果把鲁国阵营比作一个社团,老大是鲁国,老二就是邾国。
所以,邾国的支持,对鲁隐公坐稳君位,有十分重大的帮助。
“五月,郑庄公平定共叔段之乱。”
回到郑国,共叔姬段在五月发动叛乱,却被郑庄公姬寤生平定。共叔段为什么叛乱呢?那是有原因的。
前面说过,由于姬寤生和姬段兄弟俩的母亲武姜,厌恶长子姬寤生,宠爱次子姬段,而处心积虑,想立姬段为世子,扶持姬段继位郑国国君。
当然,在郑武公的坚持下,姬寤生世子之位做得还算稳当,也顺利继位郑国国君。
眼见次子的国君之位无望,武姜便退而求其次,逼迫长子姬寤生给予姬段好的封地。原本,武姜为姬段要求的封地是虎牢关。
但,虎牢关地处险要,是郑国乃至成周朝廷西边的门户。有政治远见的姬寤生,怎么可能会答应呢?于是,他便找借口,说虎牢关太危险了,时刻面临犬戎的侵略,恐威胁到弟弟姬段的生命安全,成功打消了武姜的念头。
武姜虽然打消了谋求虎牢关的念头,却打起了“京”的主意。“京”这个地方介于虎牢关和都城之间,繁华程度仅次于郑国都城。武姜使出了女性特有的胡搅蛮缠的招数,要求姬寤生把“京城”封给姬段。姬寤生不得已之下,只好答应。
在姬段到达“京”地生活后,武姜思念次子心切,不断写信,说长子姬寤生不孝顺的坏话。她还怂恿姬段招兵买马,扩张封地,扩充实力。如此,他们母子才有安全感。
姬段虽然娇惯,却是孝顺的儿子。他严格按照母亲武姜的谋划,一步步施展,提升实力。
面对武姜和姬段出格、僭越的行为,姬寤生是一忍再忍。
或许,姬寤生对母亲和弟弟还心存希冀,他希望自己的忍让,能换取母亲与弟弟的良知,能让他们悬崖勒马。又或许,姬寤生在等弟弟造反,他才能将郑国最大的隐患消除。
就这样,时间飞逝,二十一年过去了。
双方都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局势十分危险,内战一触即发。
姬寤生不愧是优秀的政治家,他对局势的把控十分到位。他率先行动,提前布局。他对武姜说,周天子姬宜臼要召见他,有要事相商。
武姜听后很高兴,问他要去几天。
姬寤生说,十天半个月,是至少的,让武姜不要牵挂。
武姜说,好,你去吧,郑国有我,你放心。
等姬寤生离开,武姜立即给姬段写信,都城空虚,正是造反的好时机。里应外合,他们母子可以轻而易举拿下都城。都城在手,郑国我有。
姬段收到信,没有多想,便举兵出发,浩浩荡荡向都城杀去。
然而,姬寤生早已命亲信弟弟公子吕率大军,在都城周围埋伏,就等着姬段入彀。就在姬段急行军,赶到都城城下时,公子吕率军出击,将姬段军团团围住。
公子吕朝姬段喊道:“二哥,你投降吧!大哥或许会饶你一命!”
姬段咬牙切齿道:“吕,你也配叫我投降?呵呵,笑话。此次,我中了你们的奸计,是我倒霉。若有来日,我必十倍奉还你们!”
“冥顽不灵!给我杀!”公子吕大手一挥,下令道。
姬段拔剑指向前方,发令道:“冲,给我冲!”
可惜,姬段军因为急行军,体力消耗得差不多,哪还有余力进行冲锋。勉强冲锋的士兵,十之一二而已。其余的,要么四散逃跑,要么原地等着投降。
相反,公子吕军却体力十足,以逸待劳。一番冲击,就击溃了姬段军。
姬段则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之下,乘坐马车,冲出包围,一路向东北方向逃窜。他本想往西逃,逃回“京”地。
可是,公子吕怎会放他回去。他早已派重兵,堵截姬段的退路。
姬段试着向西路冲击了一次,见无法冲破敌阵,便转向东北,这是公子吕军最薄弱之处。在亲卫忠心护卫之下,姬段有惊无险,最终冲出包围圈,一路逃出郑国,遁入卫国。
郑君姬寤生收到消息,从成周(洛邑回国,处理政务:派使者去卫国,要求卫君抓拿姬段;犒赏公子吕等功臣;惩罚跟随姬段造反的权贵;派大臣安抚“京”地人民。
武姜在得知姬段兵败的消息后,一直寝食不安,害怕姬段被杀。她痛哭流涕,请求姬寤生放过姬段一命。
可是,姬寤生对母亲武姜已经失望透顶,他根本不想见她。他派人将武姜禁闭在颍城之中,并说出一句狠话:“不到黄泉,誓不相见!”
武姜很伤心,很后悔,但为时已晚。
话说卫君卫完接见郑国来使,好吃好喝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