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公元前702年(1 / 2)
《左传》:春,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詹父有辞,以王师伐虢。夏,虢公出奔虞。
虢仲,就是虢公林父。
詹父,周朝大夫。据《康熙字典》所记:“周宣王支子封詹侯,因以为氏,《左传》有詹父、詹桓伯”。说明詹氏族人也是姬姓同宗,且他们为宣王后人,算来与桓王之间还没有出五服,是比较亲近的亲戚。
两人都是周桓王的亲信,因为争权夺利,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虢公林父为了扳倒詹父,跟周桓王说詹父的坏话。
周桓王信了吗?应该是信了。不然,他也不会给予虢公林父更大的权力,让他全权负责讨伐曲沃武公之事。
先前说过,曲沃武公致力于造反事业,诱杀晋小子侯,遭受世人指责。
周桓王想介入晋国内政,但又怕实力不够,无法战胜曲沃武公。所以,他暗派虢公林父去执行此事。
结果,虢公林父联合芮伯、梁伯、荀侯、贾伯等人,去曲沃走了一遭,却被曲沃武公轻松瓦解了。
而詹父也趁着这个空档,重新获得了周桓王的信任。并且,经过他的申辩,让周桓王知道是虢公林父在诬陷同僚。
仅看这次的诬陷事件,虢公林父罪不至死,也没必要让桓王动这么大的肝火。
所以,虢公林父肯定是野心膨胀,干了拉帮结派的事情,威胁到了周桓王的权威。周桓王才派詹父为将,率领王师,攻打虢国。
要知道,在这之前,周桓王只对郑庄公动用过一次“王师”。可见,周桓王对虢公林父的憎恨,到了极点。
“王师”的战力还是很强的,至少比虢国军队强多了。
结果嘛,虢国都城被迫。虢公林父逃到虞国,就再也没了音信。
可惜的是,周桓王没有借此机会,将虢国领土收回来。这样,周国也能壮大一些实力。毕竟,在春秋时代,大国吞并小国,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周桓王作为天子,天下土地名义上都是他的,他吞并虢国,应该比其他诸侯容易。
可能是虢国人民强烈反对,可能是周桓王没有这个意识,也可能是周桓王有这个想法,但碍于天子的尊严。或许,都有可能吧。
不过,在我看来,若换成一位雄主,肯定是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左传》:秋,秦人纳芮伯万于芮。
芮伯万,前面章节就出现过一次。他曾经是芮国的国君,被其母亲和弟弟,联手赶出了芮国。他四处流浪,最后到京师成周,投靠周桓王。
而周桓王的女儿王姬,恰好是秦国国君的母亲。
再说秦国,秦宪公曾趁着芮国这个内乱之际,出兵攻打芮国,想吞并芮国。但因为芮国的坚壁清野,和荡社人偷袭秦国,致使秦军无功而返。
秦宪公虽然死了,但秦国觊觎芮国的野心,是不会消失的。
此时的秦国,七岁的赢曼是傀儡国君,政务都是由弗忌和威垒两位权臣处理。但作为国君的母亲,王姬肯定有干涉政务的权力。
是以,在周桓王的授意下,王姬说服弗忌和威垒,派兵护送芮伯万回国,助其重登国君之位。
从此,芮国成为秦国附属。
《左传》: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