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辛放虎归(1 / 2)
公元前175年,商王帝乙薨逝,小王子帝辛即位,史称商纣王。
帝辛在历史中的形象很差、很坏,说他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残忍好杀,与夏桀并称“桀纣”,是恶名昭昭的亡国之君。
这自然是周朝王室的宣传手段,只有将商王帝辛打造成反面人物,周朝王室取而代之,才能顺乎天意和人心。
据史料研究,帝辛在位三十年,前期还是很有作为的,对外征伐,扩大领土。不过后期,帝辛就沉迷享乐,大兴土木,导致国力衰退,被周国所灭。
但不可否认的是,帝辛从小体格健壮,天生强壮有力量,又聪颖有口才,深受其父帝乙的宠爱。而且,朝中重臣也多支持小王子帝辛。当然,他们主要支持的是帝辛的身份,帝辛是王后的儿子,也就是嫡子。
其实,大王子启也是不错的。但他的母亲地位卑贱,也就注定了他不能继承王位。
嫡长子继承制,开始于商朝末期,在周朝被发扬光大。其后,两千年的封建王朝更替,多奉行以嫡长子继承制。此制度虽有弊端,但对王朝的稳定,很重要。
总之,帝辛年轻又欲望强盛。他想四处征伐,扩大国土面积,建立不世功勋。他还想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宫城,收集天下所有美女,以此享乐人生。但,他不能为所欲为。
朝中,有以比干、箕子两位皇叔为首的大奴隶主势力集团,主张休养生息,积蓄国力,以待时机,方可攻伐夷方等敌国。
他们的谋划,是老成谋国之法。若是实施起来,商朝说不定还能延续百年。那么,历史也将修改。
可惜,帝辛实在太年轻了,哪里能听得进去比干、箕子两位皇叔的规劝。当然,此时的帝辛还没有多大的威望,他不能直言驳斥,更不能对两位皇叔无礼。因为比干、箕子两位皇叔不仅是大奴隶主势力集团代表,还是先帝的托孤重臣。若是他们对帝辛不满,完全有能力可以罢免他的帝位。
当然,帝辛很有主见,他岂会甘愿做一位“傀儡”。他一面假意对比干、箕子等人言听计从,一面暗中谋划夺权之举。
首先,他从小奴隶主、平民集团中物色人才,加以提拔重用,其中以费仲、恶来、蜚廉三人最为出名。其次,他借田猎游乐之名,训练亲卫,培养忠于自己的军队。最后,他以祭祀先帝之名,暗中布局,勾结大祭司,在占卜之时做文章,剥夺比干、箕子等人的权力。
当时情形大致如此:帝辛率领朝中一干文臣武将,祭拜先帝结束,大祭司载歌载舞一番,口中念念有词,问卜国运吉凶;然后,大祭司一阵抽搐之后,先帝上身,目光如电,凝视一周,令一众文臣武将凛然跪拜;最后,大祭司目光落在帝辛身上,变得温和,口言“我儿辛智勇无双,可带领大商走向强大繁荣,比干、箕子等当忠心辅佐,不可违逆···”
这场表演很成功。帝辛凭借聪明才智,逐步掌控朝中政权。到登帝十年,帝辛才真正是一位说一不二的帝王。然后,他终于发布了战争令,攻伐夷方国的战争令。
夷方国也是大国,在大商东南方,在帝乙时代,便与大商冲突不断。双方互有胜负,可谓是世仇之国。
帝辛一直想消灭夷方国,这是他从小就有的志向。到登上帝位十年,他终于可以实现目标了。不过,在发动国战之前,他要解决一个内忧。这个内忧便是国内周、鄂、醜三个强大的诸侯国。
帝辛及比干、箕子等一众朝中大臣,担心大商军队万一陷入夷方国中,周、鄂、醜等三国会反叛。那样的话,大商便危险了。
为了消弭这个内忧,帝辛想出了一条计策,便是提拔周侯、鄂侯、醜侯为三公。三公是大商朝最为尊贵显赫的官职,之前只有开国功臣伊尹、中兴名臣傅说两人获得过三公。而帝辛为了攻打夷方国,竟然不惜一下子赏赐三个三公的名额出去,真可谓下血本了。
当然,帝辛可没有这么大方。他的目的是,要用三公的官职,将周侯、鄂侯、醜侯作为人质,困在朝廷。如此,大商军队即使攻打夷方不顺利,周、鄂、醜等三个诸侯国也不敢反叛。
帝辛乾纲独断,驳斥比干、箕子等人的谏言,发布任命周侯、鄂侯、醜侯为朝廷三公的诏令。不出所料,周侯、鄂侯、醜侯接到诏令,不敢耽搁,便坐车赶来朝廷。
也是没有办法,周侯、鄂侯、醜侯虽然知道他们去了,怕是就回不了诸侯国,也是不得不去。因为,大商还很强大,不是他们任何一个诸侯国可以抵抗的。而且,帝辛并没有对他们用强,反而是加官进爵,以此笼络住他们。他们没有借口反叛。
三侯为了保命,都拿出了各自的手段,以此彰显他们对大商和帝辛的忠心。
醜侯进献了他最美丽最聪慧的女儿。
周侯进献了无数宝马。另外,他还无数奇珍异宝贿赂帝辛的宠妃妲己,宠臣费仲,让他们帮忙说好话。
鄂侯进献了鄂国神物鳄龙、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