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北地烽烟(1 / 2)
“太史公书,果然有趣,难怪被列为禁书。”
雒阳南宫,宣明殿。
此时已经接近黄昏,周围的窗户透出的光线变成了淡黄色。
吕布知道,自己该离开了。
看完这卷书,吕布觉得酣畅淋漓,比战场杀敌还要爽快,心中郁结之气也消散了不少。
“李儒,书收起来吧。”
“遵命。”
李儒一边收拾书卷,一边问吕布:“将军,可有心得。”
吕布叹息:“都说我是天下无双飞将军。”
“‘飞将’这个称号还是张辽给我取的,这家伙竟然暗讽我,回头找他算账。”
李将军列传载:李广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说的是李广觉得自己很厉害,每天带兵和匈奴打仗,同僚怕他战死,请求把他调走。
这句话乍一看很奇怪。
吕布却能明白。
李广作为上谷郡太守,每天都出击匈奴,并且身先士卒作战。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一旦李广有失,整个上谷郡都将面临危险。
吕布在九原就是这样,经常和匈奴、鲜卑、羌胡打仗,身上战伤无数。
张辽说吕布是飞将,另有深意。
还有,书中多次描写李广擅射,可又写李广喜欢在几十步内射击,士族因为他的这个习惯,经常伤亡,他本人打猎时,也因此被猛兽所伤。
这叫擅射?
书中还写李广的部下不设置刁斗这种报警装置,只是远远放出斥候。
在吕布看来,这就是白给。
草原地形平坦,没有什么遮挡物,很难设置暗哨。
斥候哨兵设置远了,很容易被敌军敲掉。
即便是斥候发现了敌军,没有刁斗,如何报警?
难怪李广经常全军覆没。
至于其他的细节,在吕布看来,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李广曾经在七国之乱时,作为中央军将领,接受了梁王的封印。
出任右北平太守时,因为和霸陵尉有龃龉,故意公报私仇,杀了霸陵尉。
和卫青一起打漠北之战时,独领一军,卫青漠北之战打完了,到处寻不到李广,最后在漠南遇到了李广。
代入自己,吕布深深吸了一口气。
如果自己是李广。
梁王的印绶,自己会接。
得罪自己的人,自己会杀。
至于让自己配合主将。
对不起。
我吕奉先要么当主将,要么在旁边看戏,服从别人的命令,那是不可能的。
太史公书记载,李广在漠北之战后自杀了,给出的理由是迷失道路,很好,也算体面。
吕布摸了摸自己的脖颈,感觉如果自己不改变做事方式,早晚免不了横死。
“李广都这样了,还能活这么久,景帝、武帝也算大度了。”
李儒微微一笑:“皇帝也没有办法,李家是陇西士族,皇帝也不敢轻易动。”
“李将军的孙子即便是投降了匈奴,那也是右校王,匈奴单于的女婿。”
“只是可惜太史公,为了给李陵求情,得罪了武帝,受了宫刑。”
吕布有些不解:“太史公和李家关系很好吗?”
李儒帮忙整理书卷:“都是士族,互相扶持。”
吕布又翻开没来得及整理的书卷看了看。
“太史公对于李家,也不全是赞颂,字里行间中能看出来,李将军并非一个合格的将军。”
李儒要过书卷,卷在一起:“写史书受很多条件制约,但是也不能昧着良心,这种前后矛盾的描写在史书中很常见,需要后来人仔细体会。”
吕布感觉,今天的书没有白看,以后一定老实做人,一心匡扶汉室。
初春日头还短,天说黑就黑。
忽然藏书阁传来嘈杂之声。
“拿火把的不能进来,快出去。”
“我们是禁军,奉陛下之命,来请吕将军的,你们快去通报。”
宣明殿外,来了一队禁卫,寻找吕布,被看管藏书阁的官吏拦在门外。
吕布自宣明殿走出,拱手道:“诸位,陛下有何事要找某?”
“吕将军,袁绍部将高干,联合匈奴、鲜卑、羌胡攻破了太原城,陛下请将军速速北上御敌。”
“太原城?”
“不好!蔡琰还在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