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重走丝绸之路(2 / 2)
车辆驶入甘玛县唯一的文化活动中心,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等候迎接了。今天的安排很紧凑,简单地吃过午饭,第一天的围棋主题活动就开展了。
应该说,这次的活动安排还是不错的。
简要的领导讲话之后,立刻进入主题。首先是一场学术报告,讲的是围棋文化和丝路文化的历史关联。主讲的是bj大学一位研究传统文化的教授,叫做李天吉,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
“大家知道中国现存最早的围棋理论著作是什么吗?”李天吉问现场的听众。
甘玛是一个小县城,这个文化活动中心也很小,为了让更多的当地群众参与,这次活动是露天的。3月底了,当地的气温依然比较冷,但是今天竟然来了好几百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
场下的人都在摇头。
“那我告诉大家,这本书叫做《棋经》。《棋经》和丝绸之路可是很有缘分的,因为它发现与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中。据专家考证,《棋经》是北周时期的手抄本,距现在将近一千五百年了。那么早就有了这么著名的围棋经典,真是了不起啊!”
接着,李天吉教授又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开讲。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要道,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从这个角度来说,《棋经》发现于敦煌,就能很好的理解。围棋是古代文化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丝路上也就蓬勃发展起来。围棋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地向西传播,还有许多其他的发现记载。他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在今天的敦煌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唐代寿昌城,就是一个著名的棋子制作中心。寿昌出来的棋子,精巧美观,多用来上贡给皇室。另外,甘肃有五代时期的榆林窟,有一幅下围棋图,它与佛教有关;敦煌莫高窟454窟(宋代)也有下围棋图,说明唐、宋时期围棋在“丝绸之路”上已经广泛流行。
“1972年在xjtlf阿斯塔娜唐墓中,还出土了一幅绢画,叫做“围棋仕女图”。画的是一位贵族妇人,端坐在棋盘一边。这位贵妇对着棋局,静静地沉思,她的右手食、中二指夹着棋子,准备落子的样子。非常生动。这一绢画充分说明了唐代丝绸之路上围棋的盛况。围棋这一中国艺术瑰宝,正是沿着这条文化交流之路”逐渐传人亚欧各国。当代围棋在欧美各国也日益流行开来,“丝绸之路”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李天吉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围棋灿烂的生命力。岳光理以前也接受了很多围棋文化熏陶,还真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围棋。一个古来的游戏,却几千来传承不绝,且不断地在发展壮大。
时间好像是宇宙的基本定律,它可以冲淡许多东西,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宏图霸业,还是才子佳人的旷世爱恋,终究都被时间消解。它有时如洪水,瞬间摧垮最为宏伟的城堡;有时又如涓流,慢慢地侵消最为坚固的地基。
但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展现出了某种顺应性。璀璨的思想,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智慧的火种,可以发出的微弱但永恒光芒。光芒在时间这片无尽的黑域里,顽强的穿行,永不停歇。
岳光理很奇怪自己怎么会想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也许是荒芜的环境,让他的心思沉静下来了吧。不过,他也没有时间继续思考了。文化主题演讲之后,就是重头戏——指导棋。
指导棋是围棋界经常进行的一种职业-业余棋手之间的交流形式。没有下过棋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在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巨大实力差别。由于长期经手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职业棋手不仅在计算力上远超业余棋手,更夸张的是,他们具有着长期训练带来的极其敏锐的棋感。棋感是一种大脑对复杂的计算和判断进行整合后带来的一种直觉,就好像打篮球的手感一样,不假思索就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这次棋协一共征召了八名职业棋手,而且整容非常强大,都是曾经或现役的“国手”,全都拿过至少一个世界冠军。估计这也是今天能来这么群众的原因。8位国手,每人对阵8个挑战者。1对8。这其实没什么奇怪的,指导棋通常都这么下。而且还是让子棋。让子棋是指实力弱的一方可以先在棋盘上摆放自己的棋子,根据棋力差别,一般让让1-9之不等。这也更加反应了职业棋手的恐怖。
现场可以说是非常热闹了。
八排对局桌,依此摆开,每排又是八列棋局。每一个职业棋手负责一排,从排头开始,第一局落子一手,就要赶紧走到第二局去落子。等到第八局的落子完毕,又要赶紧跑回到第一局来,看看对手的应对,然后又一路往后下棋。
真是个体力活。
而对围棋感兴趣的群众们,则三三两两的围着不同的棋局,有的跟着沉思,有的就开始议论上了。有的两个人观点不合,还能吵起来。
这种像菜市场一样的环境跟棋手们平时的对局差别很大,但是气氛好,和群众打成一片,而且也没有胜负的压力,确实是非常好的交流形式。
下了一会,有一个小棋手引起了岳光理的注意。
这个孩子的棋很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