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王羲之的无奈(1 / 2)
第290章王羲之的无奈
卞壸的来信,快马加鞭送到朝廷,很快便落入褚翜手中。
褚翜看到后,马上借助这次机会,对刘泰道:
“大王,卞太守来报,琅琊王氏子弟王羲之欲北上寻王旷灵柩,迁入琅琊王氏的祖坟。”
褚翜明白,别管自己跟琅琊王氏私下里有什么样的商量,但这件事真做起来时,必须要做得光明正大,而不是要弄得琅琊王氏跟自己仿佛有什么密谋似的。
就算有密谋也要大声密谋,做得所有人都无话可说,而不是做得瓜田李下。
毕竟现在自己在刘泰手下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自己又没打算推翻刘泰的统治,更不敢去学习司马懿的操作,既如此,自己做事肯定要谨慎一些。
而刘泰听到褚翜的话微微一愣,有些难以置信道,“你说什么?”
褚翜见刘泰脸上带着几分惊疑,还以为是刘泰没想起王旷是谁,开口道:
“因我们大汉重立汉室威严,所以琅琊王氏便派人来迎回当初汉晋第一次长平之战时晋军统帅王旷的尸首,他当初投降了大汉,可惜在逆贼靳准之乱时被靳准所杀!”
褚翜说到这里也略略带着几分的可惜,没办法,就法统来说,现在大汉是承认刘渊的,那靳准的所做所谓自然就是应该严肃谴责。
“把这个人盯住了,许他我们境内的路引!”刘泰从容道,
“拿下中原后,我们需要一个能代表晋廷的家主与人物,以展现我们对晋廷世家的安抚。
我看王羲之就很合适,愿意为父亲冒风险来我们大汉,至少在孝义上是应当嘉奖的。”
“遵令!臣这就给卞壸回信!”褚翜不由对刘泰点头。
刘泰也思索应该怎么样把王羲之给用起来了,首先他的字独步古今,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自己一直琢磨的简化汉字的工程可以推给王羲之,想来他应该能完成的很不错。
等到他把简化汉字的工作做完,应该对他好好嘉奖,然后稍微骄纵他一下,文人轻狂,怎么样总归是会犯点错的把,哪怕没有错也需要弄出点错误来。
以后统一了天下,一定要把他贬到会稽去,等到他把《兰亭集序》给写出来,才放回来。
除了王羲之,这时代文人自己认识也不多,唯一可惜陶渊明什么时候出生不清楚,否则一定要把这小子按在只有五斗米的岗位上,让他把《归去来兮辞》也给写出来再说。
自己可不觉得,自己背过的文章,后人没背诵所以心里有什么不平衡。
纯粹是觉得这需要全篇背诵的文章就这么失传了,岂不是华夏文化的损失。
当然,王羲之自然是不知道,在刘泰知道了他名字的第一时间,便已顺手安排好他下半辈子的人生,一直到王羲之写出《兰亭集序》为止。
而此刻王羲之,虽听从卞壸的话在卞府居住下来,却也开始了对泰山郡的观察。
泰山郡给王羲之的第一印象是有股说不出的英武,甚至就算街上百姓,也大都拿着铁质的武器,这让王羲之对带自己游玩泰山郡的卞瞻不由问出心中疑惑。
卞瞻开口道:“一方面是泰山郡的军制是府兵制,作为大汉最先实行府兵制的地方,所以泰山绝大多数有家之人都是府兵,而府兵有父继子承的说法,所以泰山百姓相当尚武!
而且当初祖逖曾经多次出兵过泰山郡,那攻势相当的猛烈,靠得是泰山郡百姓与将士们同心协力才抵挡下了祖逖的进攻。
再加上泰山郡一直以来都是地处晋汉交界的特殊地点,便许泰山郡的百姓手持武器。
不过,虽然是允许百姓拥有武器,但依旧是不允许百姓私藏甲胄,以及不允许百姓把武器开锋,只是平常作为训练道具之用!”
“把武器放给百姓,百姓们听吗,若抢水等问题出现,动武了怎么办?”王羲之对卞瞻提出疑问。
“没事,若给武器开了锋,在斗殴中造成人员伤势,那所在村落就要把人交出来,交不出来的,基本一个村子大部分壮力都要去服徭役。
这里是前线,实行的是连坐法,那种法不责众的事情,不适合前线!”
卞瞻倒对王羲之继续道,“而武器没有开封,那闹起来就算是出了人命,我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绝大多数的村落还是有分寸的。”
王羲之点点头,一副我虽然并不是很懂,但大为震惊的样子,“泰山郡还真是好武啊!”
“还好,当初那些第一批跟着大王打天下的府兵,一个个都在青州拿了土地,有了妻子,而且随着这些年青州发展的越来越好,大家都眼红着呢!”卞瞻不由感叹道,
“所以一家家自然开始练努力锻炼,期望自己能够选入府兵,成为战卒,也跟着发一笔。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这边抢水倒是还没什么,每年府兵为了战卒名额到真可能抢破头!
尤其是最近几年,打得就更是激烈了!”
“为何?”王羲之听到了卞瞻的话,倒是带着几分的疑惑。
“大王不是已统一河北了嘛,虽然这些年在修建永济渠,但大家相信下步肯定会打中原。
那可是中原啊,谁不想要在中原拥有土地,但我们这边府兵只能驻守泰山郡,不像大王刚来时,成为府兵就有送熟田,如今成为府兵基本需要自己去开垦土地了。
以前的成熟土地都已经被先来的人拿走,后来的人要么自己去开垦,要么就打下其他地方再分土地。”
卞瞻不由感叹道,“所以大家都牟足了劲,想要加入战卒得到土地。
当然就算没土地,很多单身汉也就指望着打下南方,然后让大王发老婆!”
王羲之听到卞瞻的话不由一愣,因为王羲之完全没想到,大汉这边的情况居然是这样的,略带着几分颤抖道,“这岂不是跟当初强秦一样,闻战则喜?!”
“本就应该如此!”卞瞻看着王羲之的样子,理所当然道,“如今大汉复兴,大王纵横战场无所匹敌,那汉室三兴岂不是理所当然之时,莫非你没听过金刀之谶不成?”
王羲之听到卞瞻的话,却能感受到卞瞻口气之中的自豪与理所当然。
王羲之发现黄河以北跟自己原本想象中的景象完全不一样。
本来以为这里没有了世家,必然是千里无鸡鸣的一片萧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