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我要死战之士(1 / 2)
赵鹤寿拿着一摞名单来到甘州堂。
“这是你要的,本次效用兵招募详细名单。”
二人坐在敞院石桌旁。
赵莽翻看名单,赵鹤寿喝着茶道:“按照你的要求,我让兵部熟人分门别类整理好,你看看可还齐全。”
“赵大哥辛苦了!”
赵莽取出其中一份名单,从头至尾仔细比对。
赵鹤寿凑过头看了几眼,“这上面的人,全是武科、程文两项合格的正录者。”
赵莽又拿出另外几份名单,相互比较。
研究了一会,赵莽指着名单道:“赵大哥你看,这正录名单里,有几人武科、程文考的不错。
最后授官,却只授守阙进义副尉,无品,位列武官第五十八阶,待遇参照上等禁军,甚至不能算跨入武官行列。
据此能否说明,这几人没有背景门路,全凭实力取胜?”
赵鹤寿拿过来几份名单,相互比较看看,果然发现问题。
不管是正录还是补录,名单上,三分之一的人授第五十五阶的下班祗应。
三分之一授第五十四阶进义校尉。
剩下的三分之一里,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授官最高者,无疑是赵莽、高进,第五十二阶,从九品承信郎。
其次便是邵青,第五十三阶,进武校尉。
余下的不到二十人里,绝大多数授第五十六阶进武副尉、第五十七阶进义副尉。
唯有四人授官最低,只得了第五十八阶,守阙进义副尉。
如果是一员普通军卒,按照五年迁转军资法,在没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想要授此官阶,须得服役十五年以上。
按照八等定赏的军功奖惩制度,授此官阶,必须立下中等以上战功。
对于普通军卒来说,这或许就是一辈子所能达到的极限。
只是效用兵招募,本就是为军中补充中下级武官,授一个守阙进义副尉,确实低了些。
一百五十一人里,这四人授官最低,且他们的武科、程文两项成绩,并不是最差的。
相反,许多授官比他们高的人,两科成绩并不如他们。
这其中,一定有原因。
赵鹤寿笑道:“这四人,有没有家世背景我不知道。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没往吏部、兵部使过钱。
但凡花个一两百贯,也不至于授个守阙进义副尉。”
赵莽一拍大腿:“巧了,我要的就是这种人!劳烦赵大哥再托人打听,最好能弄清楚他们的背景来历。”
赵鹤寿脸色古怪:“你不会真想招他们进虓士营?”
“若是能合我心意,他们也愿意的话,就是我虓士营第一批军卒!”赵莽笑道。
赵鹤寿似乎有话要讲。
“赵大哥有话不妨直说。”
赵鹤寿放下手中名单,正色道:“你奉太傅命令组建虓士营,一旦放出风声,绝对有不少官宦权贵跑来打招呼、塞人。
单是这些名单上的人,就能排着队供你挑选。
他们背后,有各种各样的门路关系。
通过他们,你能结交到东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权贵人物。
你就不想趁此机会,名利双收?”
赵莽笑笑,喝了口茶,笑道:“赵大哥说的不错,这些人固然武艺不错,各有背景,但并不符合我挑人的标准。”
赵鹤寿道:“你是担心,这些人背景杂乱,难以管理?”
“这是其一。
其二,这些人家世应该都不错,最起码衣食无忧,能在东京过安稳日子,上了战场,有几个能豁出去拼命?”赵莽摇摇头道。
赵鹤寿失笑道:“你这虓士营,到底要建成什么模样?”
赵莽看着他,一字一句地道:“我要的是,令旗所指,全军死战的敢战之军!”
赵鹤寿愣住,没来由地从心里升出一股寒气,旋即摇摇头,驱散这种奇怪感觉。
“那可就难了!”
赵鹤寿笑了起来,“人家想进虓士营,看中的是背后有童太傅做靠山。
来年如果去了河北,还能在中军享福,不用打多少仗,功劳还不少。
照你说法,虓士营干的就是陷阵、先登、敢死的活,哪个会来?”
赵莽点点头:“不错,虓士营就是要攻坚克难、摧城拔寨!”
赵鹤寿笑着摇摇头,心里有些不以为然。
他觉得赵莽初次掌兵,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他十几岁从军,入伍快二十年,也从未见过这种,只存在于史书上的天兵天将。
赵鹤寿拍拍他的肩膀:“我说赵兄弟,你也别有太大压力,三个月后,童太傅的校阅不会太难。
虓士营将来作为中军卫戍部队,保护好太傅就行,用不着上战场。
再说,即便到了河北,十几二十万大宋军队,打一个苟延残喘的辽国,还不是手到擒来?
用不着太过拼命!”
赵莽反问道:“赵大哥觉得,西军战力比起辽军如何?”
赵鹤寿想了想:“西军以步军为主,更擅长山地、大军阵、集团防御作战,到了河北平原,水土、地形不占优势。
不过辽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从战力算,顶多半斤八两!
谁叫辽国被女真人占去一半,人丁、粮草、军费、器械不如大宋。”
赵莽又问道:“太傅又是如何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