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考验江山的时刻,到了!(1 / 2)
100年前,一批对法国文化情有独钟的沙俄设计师,揣着巴黎的城建图纸,来到了辽东半岛的最南边。
他们要在这里再造一个东方巴黎,并给它起名为“达尼安”,意为:遥远的城市。
因此,这座城便被音译成了:大连。
1980年,浦江舞剧院的全班人马,浩浩荡荡抵达了这座,无论什么年代都拥有阳光、大海、卵石滩的海滨城市。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优秀舞蹈团体,都在往这扑。
很多实力雄厚的文艺团体单位,一到地头,立马就去联系当地的大连歌舞团。
请求提供场地,进行加班加点的操练。
毕竟,即将于8月1日拉开序幕的“全国舞蹈大赛”,是新中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舞蹈大比拼。
但凡是了解上一个十年的同志,都知道那个年代对舞剧表演有多重视。
舞台帷幕、灯光道具,那是一套一套、花样百出。
所以,这一会的大赛举办地“大连人民剧场”,立马就成了众多歌舞团队争相联系的地方。
其目的,无非是希望他们给予自家的参赛舞蹈,更多的支持与协助。
于是,江山这个不要脸的索性就开后门、走关系,直接将“大连人民剧院”变成了浦江舞剧院的排练地点。
……
“各位同志、同志们……”
人民剧院的舞台上,面对十多位叽叽喳喳、兴奋不已的姑娘,江山放开了嗓门:
“各位姑奶奶们……”
话音刚落,各個都合上嘴看向了他。
“……”他愣了一愣:
“距离正式比赛没剩几天了,很多参赛团队都在找地方努力练习。
所以,咱们浦江舞剧院也不能落下。”
他转脸看了眼夏副团长,在对方微笑着点头后。
江山继续:“一会等灯光道具准备就绪后,咱们先进行第一次全套走位……
记住,这一片舞台就是即将检阅我们的地方,也是你们通往舞蹈殿堂的全新起点。”
啪啪啪,击掌三声后。
在江河、张路的一一点头后,《渔光曲》的倒计时排练正式开始了。
……
在这个没有moco(动作捕捉摄影机)、无人机群、伸缩炮、虚拟摄影、ar/vr……一堆r技术的80年代。
构造任何舞台场景,都得依靠手搓。
于是江山这会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有限的声、光、电,无限投射在《渔光曲》的表演团队中去。
除此之外,江山这个喜欢背后加戏的家伙。
早就在一个月前,将《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背后系列故事,以及与之相联的《渔光曲》拍摄花絮。
陆续通过《东方都市报》、《浦江电视台》对外播放了。
令人不意外的是,这些新闻很快就被各大报刊杂志相继转载。
到了最后,新成立不久的浦江舞剧院,一举盖过所有老字号歌舞团。
当之无愧的成了大赛上最受瞩目的一个焦点。
……
1980年8月5日,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在前几日,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的比赛项目结束后。
全国舞蹈大赛,最有看头的团体舞比赛,如期上演。
这一会,大连人民剧院,随处可见盛装打扮的歌舞团队在来回穿行。
他们或她们,身着精心准备、多彩艳丽的舞蹈服饰,散落在后台或走道继续演练。
忽然间,一群身穿米色素雅旗袍、挽上秀发的舞蹈演员,犹如一道风景线般出现在了后台。
这一会,别说是男演员,就连女舞蹈演员也会探出脑袋瞧上好一会。
眼见自家剧团,竟也有万众瞩目的时刻。
外表镇定的夏副团长,早已经在心里敲起锣来、打起鼓了。
……
随着一个接一个的舞蹈团队上场,夏副团心里的鼓,咚咚咚的越敲越快。
第一次出门带队参加如此重大的比赛,她的心里一点不比团员们淡定。
这当会,夏副团耳边的轰鸣声,令她一点都没听清,江山到底跟姑娘们说了些什么。
只瞧见,自家团的舞蹈班底在江山的一声令下后,目光淡雅、身姿从容的走向了等待区。
“下一个上场的节目是,浦江舞剧院选送的参赛舞蹈《渔光曲》。”
随着报幕员的一声通报,墨绿色的厚重幕布缓缓向上方收去。
……
刷、刷、刷——
一片黑暗的舞台上,依次有几束灯光投下。
袅袅娉婷、宛若一片初生的暖阳。
一瞬间,造型各异、静候晨光的舞姿,呈现在了评委们的视线中。
这一刻,他们仿佛看见了一片岁月静好。
渐渐地,这一片美好,宛若人间烟火般的升腾了起来。
台上,在第一束聚光灯落下一瞬间。
董智芝一个条件反射的动作后,视线中出现了两个月前的一幅景象。
江编导熟悉的声音,一直在她耳边萦绕:
【夕阳西下,你虽然安静的坐在巷口绣花,但你深知眼前的弄堂,其实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这个时候,你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
另一边,周洁在一片雪白的追光灯下翩翩起舞。
两个月前的舞蹈教室里,江山把她送上了首席的位置:
下一秒,周洁的姿态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角色。
这一刻,与江编导相处的点点滴滴,不断在姑娘们的眼前出现。
渐渐地,在灯光、音乐的不断配合下。
浦江舞剧院的15位舞蹈演员,仿佛真的走进了那个年代,融入了那个令人向往的集体……
她们或是大开大合、或是灵动翻飞……
台下的所有评委、以及部分业内观众,无人喝水、无人交流……
双眼紧盯舞台,生怕错过了台上的一丝一毫。
尽管如此,大家的双眼还是忙不过来。
《渔光曲》中的15位舞蹈演员,或散或聚,
东边刚亮,西边也亮的多变舞姿,令台下的专业观众目不暇接、幕幕见新。
只觉得是在看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即便是早已阅舞无数,也在这一刻感觉大饱眼福。
舞台之上,四扇安有滚轮的“石库门弄堂”条幅,在灯光下慢慢向两边撤去。
随着一段小提琴的悠扬起伏,单足立在方凳上的15位演员,身姿若清影、翻扇如蝶飞。
悠悠漫漫,伴随着音乐的逐渐收低,台上的灯光也重新陷入了一片黑暗。
两秒钟后,就在台下的观众准备鼓掌的时候。
一束孤零零的追光灯,啪的一下,点亮了舞台的右后方。
雪白的聚光灯下,身着灰布长袍、架着黑边眼镜的陈佩丝,正冒着风险给大后方延安发送着电报。
滴滴滴、滴滴滴——
在一串电报声响起后,背景音乐中传出了由远及近的枪声。
孙道临老师熟悉的声音,震的台下的评委或半张着嘴看向舞台、或紧盯着舞台观察下一步行动。
更多的观众则多是一副越看越兴奋、越兴奋便越期待的模样。
在一句孙道临的经典台词说完后,黑暗中仅存一束光亮的舞台,又啪的一声,投下了另一束灯光。
对比先前的右后方,这一会点亮灯光的方位是整个舞台的左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