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当她傻,那出老街上演的喜剧(2 / 2)
只感觉眼前晃来晃去一个又一个脑袋,她木然地,机械地在街上走。走过禹王祠,走到老街。
这会的老街比新街要热许多。
古老的街上,充满了年味。三五家买对联的,大红纸对联,一副副悬挂起来。门上,墙上,竹竿上,凡是能挂的地方,都挂着。
仿佛整条街都是对联,红红的把街道都变得窄了不少。
围观的人,在那里指指点点,你说这副好,我说那副要得,他又说前面那副有意思。
卖对联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年轻人头脑灵活,知道什么时候卖什么。
过年的对联,准是个好东西。
从城里印刷厂进货不过几毛一块,到这里,一挂起来。便是三块四块。
乡下人都喜欢图个热闹喜庆,年三十下午,吃年饭,贴对联。这是除夕的规矩。
就连猪圈门,也会贴上一副:六畜兴旺年年旺,生猪满圈季季肥。
小伙子是大学生,极会做生意,嘴巴又会说,天南地北胡吹,一圈人,你要这一副,他要那一副,会儿功夫,卖去不少。
待人少时,小伙子连忙从书包里拿出钱来数。
他隔壁不远处,有一张桌子,桌子前坐着一位老人。
老人穿青色长袄,围条黑围巾,头戴着圆皮帽,眼挂老花镜,打扮得既儒雅又斯文。
在他面前,放着一张桌子。
桌子上放着一叠裁好的红纸,一块红木制成的镇纸。
他右手边立有一个毛笔架,架上悬着三五支毛笔。
笔架前有一块砚台。旁边还有一瓶英雄牌的墨水。老人约六十多岁,是位退休老师,写一手好毛笔字。
“但以诗书教子弟,莫将成败论英雄”。
这是老人唯一挂起来的一付对联,笔酣墨饱,雄健厚重,过往的人,大多会望上一眼,觉得这字写得好生漂亮。
不过看到他旁边还贴有贴儿,上书“对联十块一副,免讲价。”不免又有些迟疑起来。十块钱,对于吝惜惯了的乡下人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过年贴对联,不过图个热闹喜庆,反正又没有人仔细去研究你家的对联到底如何样。只要远远的看到,红红的一块一块,就行了。
所以多半看到隔壁年轻人对联,喊四五块,其实二三块也卖。大多会移步而去。
老人坐在那里,就如入定的老僧,等人来寻他写对联,可是一个上午似乎还没有卖去一付。
年轻人的对联是越来越少。到中午,人稍少些,肚子也饿了。年轻人去对面饭馆要了两碗米粉,坐在那里,笑嬉嬉地对店老板说,
“给对门那位老,老太爷端一碗米粉,不要太辣,我付钱。”
店老板识得他,笑道“要得,要得。”
年轻人打老远看着,老人似乎赌气,米粉放在桌上,都不去望一眼。年轻人吃完了,看那老人还不吃。
他有点儿慌了,跑过去,笑嬉嬉地说道。
“爷爷,你生啥子闷气嘛,人家不买你的,你就怪我。等会爸来了,又说是我气着你了,又要打我。”
居然是两爷孙。
夏芳瞧着老街上演的这出喜剧,心情顿时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