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禅宗达摩(1 / 2)
朱杞和奎牛一路南行。
一日!
两人路过一城池歇脚,忽见城中一僧人聚众说法!只见这僧人面色疾苦,但眉宇之间却是显露慈悲,好一副大德高僧之相。
两人见城中热闹的景象,十分好奇!
这些年佛教在南赡部洲和诸多势力争锋。所以,在南赡部洲遇到僧人传道并不意外,让人意外的是城中百姓对这僧人的信服。
在南赡部洲,佛教是外来教派,根本比不上传承无数年的道教和阐教!道教和阐教在南赡部洲根深蒂固,即便是截教在南赡部洲的扩张,实际上也是借助了道教和阐教的影响力!
毕竟,南赡部洲的大多数玄门势力,都会供奉玄门三清。所以,南赡部洲对于截教的上清圣人并不陌生。
而佛教就是实打实的外来教派了,在南赡部洲没有丝毫根基!一个外来教派的传道僧人,能在这城中经营出如此局面,倒也是极为少见。
朱杞和奎牛十分好奇这僧人有何等智慧让百姓信服!
这僧人名为达摩,虽然在地仙界名声不显。但是,在朱杞的上一世,那个奇特的地球世界,达摩的名声极为响亮。
达摩自出西牛贺洲入南赡部洲以来,便是一身破衣烂衫,行走于世间,一路上苦行不辍。他身具高深的禅宗修行功夫,常年独行街头巷尾,行走山林间,默默耕耘,努力将自己的内心修行与思想传承下去。
禅宗是佛教十分特殊的一个宗派。禅宗既不遵循常规的教义行范,亦不恪守世定的典训规章,它所要求的只是直下承当。
论行为,以心为范;谈生死,以性为宗。所以,禅宗为明心见性之学,或“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教。由于禅宗旨在明心见性,心性无形迹可求,故其“明”与“见”之方法,亦即一如羚羊挂角,同样无迹可求。
但禅宗平日接化示众,又俨然千条万理,处处是机。此即随机应教,无处不禅,亦即我人之心性,随感可发、随缘可生,故其应机逗教,亦即自由舒发、应运频生。或棒喝、或默示,盖皆随心性之感发而感发,或随时地之机宜而制其机宜。
达摩能得百姓推崇,并非其展露修为为百姓消灾劫难。
而是,其讲道之时,口中所言的道理!
比如:“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少欲,则少烦。”等等!这些道理令人开悟,劝人向善,的确是少有的善法!
普通百姓虽然不认得佛教,但他们知道好坏!
当然,达摩能有如此声望,除了以善言教导百姓外,还有十数年如一日的苦修!
大毅力之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备受推崇的!
我做不到的事情,你做到了,还能一直做下去,我自然佩服你。
看着显露悲悯之相的达摩,朱杞嘴角扯出一丝微笑。
截教还有六百四十九位弟子滞留佛教,这次谋划布局,就落在达摩身上了。
达摩虽然是大德高僧不假,但是,朱杞对佛教的确没有好感。无论是上一世的地球,还是这一世的朱杞,都是出身人族。更不用说朱杞的三尸分身‘武祖这位人族大能了!
人族能在绝境中崛起,成长为天地主角,靠的就是一往无前,勇于开拓的精神。
佛教虽然也有导人向善的教义,但佛教教义中占大头的还是逆来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