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中四傻(一)(2 / 2)
此时,潘浩冬宋卫国两人正嚣张的分食郑有财的午餐。今天这小子的午饭是沙葱馒头卤大肠。
时值五月露头,田间地头的野生沙葱长得正旺,采摘一把用渠水洗净。刚出笼馒头横向掰开,放上翠绿的沙葱,夹两块卤味浓郁的大肠。
“嗯……,好吃。”宋卫国一口而下,手中的自制肉夹馍少了一半。被馋虫勾着,不由自主的又把剩下的半个塞入口中。潘浩冬的吃相就比较矜持,就着早上从家里带的玉米糊糊,一小口一小口的往嘴里塞。就是可怜了郑有财这孩子,眼瞅着铝制饭盒里的午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少了一多半,有些欲哭无泪。
宋卫国问:“我们今天下午什么课?”
潘浩冬回道;“今天星期五,你说什么课?”
“我去,又是劳动课。”几人从小撒尿活泥巴就混在一起,抱怨的口头禅趋向一致。他扭头向郑有财问道:“胖子,你跟安家国那群货比较熟,知道他们下午又给小子们安排了什么活计?”
郑有财把口中的馒头咽下去,含糊的道:“应该跟上个星期一样吧,去老街打扫卫生。”
宋卫东翻了一个白眼:“服了,跟着这群货准没好事,老天啊,求求你们雷劈了这群没安好心的货吧!”
“滚犊子!”瞅着这货又要矫情个没忘没了,潘浩冬一把推开这货,舔了一下饭盒边缘,就准备起身去洗碗。
宋卫国比划了一个中指:“你个傻帽!”
一旁的郑有财悄悄的对这厮翻了一个白眼,起身跟在庞浩冬的后面:“冬子,我们一起去洗碗。”
临河是一个小地方,说是县城,其实从规模上充其量也就是比较大的庄子。听老一辈讲,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的时候,曾在这里驻扎过,古称禹城。后来的统治者又因为这里南靠黄河,所以改名为临河。
临河人口中的老街位于老县城的中心,古称县府街,现在改成了人民路。老街两边是以前富贵人家留下来的青砖瓦房,两溜槐树从老街的东边依次蔓延到西边,两座砖石牌坊横跨在东西两个入口。
跨过牌坊,踏着被岁月洗刷过的石板路,一阵微风拂过,两边开的正旺的槐花又飘落了一地,让树下拿着扫把的众多少男少女气急跳脚。
不过,潘浩冬没有这个烦心事,他下午的任务是有偿挑水。没错,就是有偿挑水。老街以前有一口甜水井,前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水质开始变得苦涩难喝。于是老街上一些人家开始让人有偿送水。
往常都是放学以后去送两次,现在既然是劳动课,就提前多送两趟。作为一个经历过生死的‘废材’,要懂得合理利用时间。再说了给老街附近的乡亲挑水也算劳动啊。
哗……!
潘浩冬提着水桶,把甜水倒入水缸,正好把水缸填满。这时,厨房走进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笑着递给他一块儿毛巾:“小潘,快擦擦,快擦擦。”
“谢谢,刘婶。”
刘婶是这家的女主人,前年跟丈夫从省城下来工作。两口子都是文化人,平时又忙于工作,丈夫又是一个喜欢喝茶的,这甜水的供应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最后人托人再托人,就把这个差事砸到了潘浩东头上。
待潘浩东擦了擦汗,刘婶递给他五毛钱:“小潘,这是你今天的水钱。”
潘浩东看见递过来的五角大钞,迟疑的道;“刘婶,您给多了。”
“没多,没多,你今下午耽误着课给婶过来送水,这多出来的一角只当婶婶请你吃西瓜了。”
“婶,那是劳动课。”
“劳动课也是课。”
从刘婶家出来,一辆京城吉普远远开过来。见此,潘浩冬很有眼力价的躲到一边站好。片刻功夫,车停在他旁边,从车上下来一位身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他是刘婶的丈夫,以前送水的时候见过几次。
“叔叔好。”
“小潘,又过来给你刘婶送水?”
“哦。”
“路上小心点。”
“知道了,叔叔。”
几句常用的关心,礼貌中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淡漠。很像前世领导视察时,拍着他的肩膀,叮嘱他好好工作,明年铁定给你升职加薪。
回到小集体,下午的劳动课已经接近尾声。在侍郎坊找到他们的时候,宋卫东郑有财俩货正举着扫把玩八路打鬼子。这回很稀奇,郑有财扮八路,宋卫东成了皇军。这会儿,宋卫东正咿咿呀呀的说着鬼话追着郑有财绕着牌坊乱窜。肖红妆坐在光滑的青石台上啃着江米球直乐呵!
“停停停,老二,你小子懂不懂规矩,我是八路。”
“没错啊,没说你不是八路啊?”
“那你为什么还拿着扫把追我?”
“嘿,我们从小到达玩了这么多回,你还不兴让小鬼子赢一回?”
“二痞子,你小子不讲武德。”
“咯咯咯……!”听着这俩逗比的脑残对话,肖红妆再也忍不住抚着小肚子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