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封侯:冠军侯霍去病(1 / 2)
卫青出高阙,横扫右贤王,消息传回长安,举国欢腾。其中,最高兴者,莫过于皇帝刘彻。此战,绝对是一场大胜仗。它的胜利,象征着匈奴臂膀,被大汉斩断。
刘彻看着前线送回来的捷报。
上面写着,右贤王率几百精锐狼狈逃亡,大军捕获了右贤王的小王十多人,男女民众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千百万头。
卫青身为外戚,如此给皇帝长脸,赏,必须重赏。
史料记载,刘彻不仅送大将军印奠定卫青在军中最高地位,还加封卫青六千户。就连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被加封为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三子卫登为发干侯。
谁能想到,当初不被郑氏家族待见的私生子,平阳公主府中的马奴,只用了十六年时间,成为最显赫、军功最盛、武将排行榜之首,且最有能力的外戚。
卫氏一门,父子四人封侯,足见显贵。
卫青接受了皇帝赐给他的大将军,也接受了皇帝追加的六千户。对于追加三个儿子为侯,他拒绝了。卫青虽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但,他的人生遭遇,让他养成了低调、谨慎、谦恭。尤其是,他追随皇帝十几年,深知皇帝忌惮外戚势大。
卫青替子拒封说了一段话: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臣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伉等三人何敢受封!
这段话,先说了此战能够获胜,并非是他的功劳。是皇帝恩威浩荡,诸将奋勇杀敌。
接着说了,皇帝对他的赏赐已经足够多。
最后说了三个儿子不能为侯的原因:他的儿子还小,尚无军功,怎能赐封为侯。
刘彻从这段话,看见了卫青没有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谦恭、低调。这样的将帅之才,值得重用。同时,卫青的话,也是提醒皇帝,将士奋勇杀敌,应当重点奖励。
来看一下,横扫右贤王因功封侯的名单。
食邑一千六百户一人:
轻车将军李蔡,因功封为乐安侯。
食邑一千五百户一人:
护军都尉公孙敖,因功封为合骑侯。
食邑一千三百户五人:
都尉韩说,封为龙侯。
太仆公孙贺,封为南窌侯。
校尉李朔,封为涉轵侯。
校尉赵不虞,封为随成侯。
校尉公孙戎奴,封为从平侯。
食邑三百户,加封关内侯三人:
大行李息、将军李沮、及校尉豆如意。
最遗憾错失封侯人物:轻骑校尉郭成,追赶右贤王几百里,没有追上。
李息虽没有加入这个战场,却在右北平郡战场建功。故而,这一年,讨伐匈奴封侯者有十三位。这次封侯,也极大激发了大汉将士奋勇杀敌。就在大汉举国欢腾,庆贺远征匈奴大捷之时,匈奴又对大汉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入侵。
定襄之战:匈奴来袭
话说,伊稚斜单于见右贤王被打得大败,令他颜面尽失。为了找回颜面,伊稚斜亲自率军入侵代郡。
代郡郡守朱英战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长安。刘彻闻此消息,立马点兵,以卫青为主将,起兵十万,从定襄郡出,讨伐匈奴。
来看一下,出战的汉军将领名单:
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沮、李广。
从这份名单当中,除了苏建、李广,其他的人都参与了横扫右贤王之战。而,苏建也是跟随卫青参与河南之战时,得以封侯的男人。
卫青是大将军,是出征负责人,诸军统帅。所以,他将大军,分为左、右、前、后,中,共五军。以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将军,以南笷侯公孙贺为左将军,以翕侯赵信为前将军,以平陵侯苏建做右将军,以关内侯李沮做强弩将军。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做为后将军。
现在,来讲一讲,李广为什么能够以郎中令身份参战?
话说,韩安国被调渔阳郡,负责抵抗匈奴。然,韩安国情报工作没有做好,受挫于匈奴,再被调往右北平郡时,郁郁而终。韩安国死了,燕长城一带,需要得力干将镇守,威慑匈奴。
刘彻启用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郡守。李广赴任后,以他飞将军的威名,震慑住了匈奴。按道理说,李广将会在右北平郡发光发热。然,一个人去世,皇帝刘彻将他召回了长安。
去世的这个人,叫石建。
话说,建元二年,刘彻推行新政,在窦太皇太后干涉下,走向失败。
窦太皇太后为了避免皇帝孙儿胡来,重新替他组建朝廷班子。其中,家庭教育十分成功,且低调的万石君石奋,历经汉高祖、汉惠帝、吕太后、汉文帝、汉景帝、窦太后、汉武帝等,在政坛上虽没有多大的建树,却屹立不倒,成为一段佳话。
窦太侯念及石奋低调的品性,以其长子石建担任郎中令。此时,石建年届六旬,须发尽白。但,他却是有名的大孝子。据史料记载,石建虽然官高年老,事父一如往日。每隔五日,他都会回家,面见父亲石奋,且,还会私底下问侍者有关父亲的个人情况。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为其父洗穿的衣服裤子。
石建不仅孝行第一,谨慎亦算第一。
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石建身为郎中令,管理宫内事务。一次,石建因事写成奏章,奏闻皇帝。皇帝刘彻看后没有发表意见,将奏章发还给他。
石建对皇帝之举,感觉纳闷,于是,打开奏章一看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发现自己写的奏书上有一个错别字,顿时感到惊恐万分。
虽然刘彻没有用此事来问责他,但,石建从这个之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遇事,愈加注意细节。
石建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注重场合发言,且拿捏好尺寸。
故而,刘彻知其忠实,特加礼待,罢免了许、庄二人,却没有为难他。转眼间,石建在郎中令这个岗位上,呆了十七年,足见其智慧。元朔六年,其父石奋去世。此时,石建已经七十多岁高龄,因居父丧伤心过度,不久病逝。
石建走了,郎中令的位置空了出来。于是,刘彻将李广调回长安,担任郎中令。
当横扫右贤王之时,十三人得以封侯,而,李广却错过了机会。
匈奴挑起战端,李广不想徒居长安,而想实现武将封侯。尤其是他的堂李蔡,因参加出击右贤王之战得以封千户侯,更加令李广坐不住。
刘彻理解这位三朝老将的心情,给了他机会。于是,李广郎中令身份,出定襄,讨伐匈奴。
定襄之战
元朔六年二月,卫青抵达定襄郡郡所成乐,开始排兵布阵,反击匈奴。十万汉军出定襄,北进数百里,遭遇匈奴主力。两军交战,汉军斩杀匈奴数千人。战后,卫青率领大军回定襄、雁门、云中休整,积极布防。
伊稚斜靠武力夺得单于之位,哪里肯认输。于是,再一次集结主力,南下定襄,直奔卫青。只要战胜卫青,就能战胜大汉。
于是,汉匈之间爆发了第二次定襄之战。
此战,绝对是汉匈交战以来,一场真正的硬仗。
先来看汉军损失:
前将军赵信投降匈奴,右将军苏建独自一人逃回。
据史料记载,汉军多路出击,与匈奴交战。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交战后,两军合为一军,剩下三千多骑兵。然,他们运气不好,独遇伊稚斜的主力。
双方交战一天多,汉军寡不敌众,面临全军被歼。
这时,伊稚斜放缓攻势,开始了攻心之战。赵信见大局已定,不投降只有死。而他,不想死。最终被伊稚斜以利说动,放弃抵抗,率领仅存的八百骑兵投降。当初,赵信因军臣单于之故,投降大汉,被封为侯。如今,又因战事不利,投降伊稚斜,回归匈奴。
与之相比,苏建宁死不降,战至最后,得以逃回大汉。
苏建败军而回,这下可给主帅卫青出了一个难题:卫青是全军统帅,官拜大将军。他应当如何处置败军之将的苏建?
按照汉律,有功者奖,有过者罚。当年,李广全军覆没,被判死罪,后因赎罪,贬为平民。而今,苏建全军覆没,一人逃回,应该判什么罪?
杀,卫青于心不忍,且一旦开了先河,以后有败军之将,就会按照这个例子处置。战场上,有胜,就有败。败了,就杀,岂不是众人效仿赵信,为了活命,逃亡匈奴。
不杀,败坏军纪,如何激发诸将奋勇死战,不加以惩罚,也不妥当。
此时,苏建的生与死,关乎到未来败将的命运。
按道理说,卫青是大将军,有资格定苏建的罪。但,卫青没有直接给苏建定罪,而是选择踢皮球,召集诸将商议,引发了激烈讨论。其中有三个人,发言最为积极。他们是议郎周霸、军正闳和长史安。
有的人,主张杀。有的人,主张不杀。
以周霸为首,率先表明态度:杀。
理由:整肃军纪,以壮大将军之威。
以长史安为首,他们的态度:不杀。
理由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