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乌孙:千古绝唱《悲愁歌》(1 / 2)
分化匈奴
公元前15年,刘彻得知了一个消息:匈奴的乌维单于去世。
话说,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伊稚斜单于去世,乌维继位,成为匈奴第六代单于。乌维在位之时,是匈奴最不好的岁月。他一边维护匈奴在草原上的主导地位,另一边与大汉周旋。
乌维在位十年,对大汉做了两件事。其一,联合羌族夹击大汉;其二,对大汉开启了忽悠模式。
你说他没有父辈之勇吧!他却敢趁着大汉兵伐南越之时,联合诸羌,开辟新的战场。
你说他有父辈之勇吧!汉武帝勒兵十八万,北登单于台,向他下战书,他不敢接。
你说他惧怕大汉吧!他又敢以强硬的手段,扣押大批汉使。
史料对他的评价,用两个字来形容:狡猾。
乌维去世,其子詹师卢继位。因这个儿子年少,故而,对他还有一个称呼:儿单于。
新旧政权交替,是最脆弱之时。大汉趁着匈奴换主之际,想了一个办法,分化匈奴的势力,以达到削弱匈奴的目的。
当年,军臣单于去世,伊稚斜与其子于单争位。导致,很多匈奴贵族,逃亡大汉。现在,乌维单于去世,大汉也想用这一招,来削弱匈奴。
于是,一条分化匈奴的计策,就这样诞生了。
大汉派出两名使者,一位前往匈奴王廷,吊唁乌维单于,同时祝贺詹师卢继位。另一位前去慰问右贤王。
大汉这样做,无非是想挑起詹师卢与右贤王之间地矛盾。进而,引发匈奴内斗。然,大汉的离间之计,失败了。
乌维去世前,为儿子安排好了一切。要想年少的儿子,坐稳匈奴大单于之位,就需要找德高望重的人,进行托孤。右贤王句黎湖,是乌维之弟,自然也是托孤重点对象。
匈奴的结构,是这样划分的。
单于之下,分左、右贤王。漠北之战,左贤王被霍去病重创,元气大伤。右贤王句黎湖实力,远胜于左贤王。换句话说,单于排名第一,右贤王排名第二。
詹师卢要想平安继承父业,成为匈奴的大单于,离不开叔父句黎湖的拥护。此时,句黎湖没有野心,也是坚决的拥护侄儿。
当大汉派出的两名使者,抵达匈奴边境时,就被抓了起来,直接被送到詹师卢哪里。
詹师卢审问后,很生气,扣押了汉使。
一场削弱匈奴的计策,就这样无形之间破产了。
詹师卢成功继位,奠定了在匈奴至高无上的地位。然,大汉的两名使者,也为詹师卢埋下了怀疑种子。一旦,怀疑的种子被埋下,就会酿成祸患。
詹师卢的年纪小,没有军功,也威望。而,他的叔父句黎湖有威信,还手握兵权。此时,单于他王廷又在右贤王势力范围。
为了不受制于人,詹师卢想了一个办法:将单于王廷向西迁徙。
詹师卢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放弃漠南,选择向西发展。他将单于王廷西移到了云中郡以北至酒泉、敦煌以北的阿尔泰山之间。左贤王的势力,直逼云中。右贤王的势力,直逼酒泉、敦煌。
换句话说,詹师卢将右贤王固有的根据地往西迁徙,驻守在酒泉一带。而,左贤王放弃原有的根据地,迁到右贤王曾经的势力范围。
不得不说,詹师卢是个聪明人,用了很高明的权术,打压右贤王,拉拢左贤王,还与大汉角逐西域。其战略,无疑是好的。
怎知,上天没有给他施展雄心壮志的机会。
詹师卢继位的冬天,匈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雪灾,很多牲畜被冻死。再加上,他主张西迁,为了立威,杀了很多人,令国内惊恐。
这时,匈奴内部,又传出了这样的声音:詹师卢年少无德、丢弃祖宗故地、好杀伐,得罪了上天,才降下这场灾难。
顿时间,反对詹师卢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很多人走上了反叛之路。其中,有一个势力叫左大都尉。
左大都尉,位于贤王、谷蠡、大将之下,大当户、骨都侯之上,有万人骑兵。左大都尉不满刚继位的詹师卢,准备起兵反抗。但,他的力量,很难取胜。
打不过,就需要盟友。
于是,左大都尉想了一个办法:降汉。
为了表明降汉的诚意,他还要送上一个礼物:袭杀詹师卢。
左大都尉派出心腹,前往大汉,商榷归降之事。左大都尉派出的秘使来到长安,转诉了这样的话:我想杀了单于投降汉朝,只是汉朝太远。如果汉军能前来接应,我就立即起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大汉派出军队接应,左大都尉就会起兵,袭杀詹师卢,投降大汉。
刘彻得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封公孙敖(卫、霍时介绍了他的事迹为因杅将军,出塞外去修筑受降城,以待匈奴的左大都尉降汉。
乌孙和亲
匈奴这边刚送来好消息,不久后,刘彻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乌孙求和亲。
话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其中有一个目的,有说乌孙东迁,结盟大汉,共同对付匈奴。
前面介绍了乌孙王猎骄靡是如何从亡国之人,变成复国大英雄。又是如何带领乌孙国称霸西域,晚年引发乌孙国内乱的悲剧。
猎骄靡因匈奴对他有抚养、助他复国之恩,再加上,大汉离乌孙太远,对于结盟一事,没有明确表态。
猎骄靡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派出使者,跟随张骞,一起前往长安,去见识一下大汉的国力。
乌孙使者携带数十匹良驹,以朝贡的方式,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得知大汉以外的良驹,十分高兴,厚赏乌孙国。
乌孙国使者,见大汉的兵威强盛,也目睹了大汉的富饶。回国后,告诉给了乌孙王。
猎骄靡听后心动了,大汉值得他结盟。然,他要解决很多问题,如国内分裂问题。又比如,若与大汉结盟,如何面对匈奴对他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