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 熬冬和分裂(2 / 2)
战争赔款支付的主要方式为德国国家资源或是劳动力。
占领期确定下来之后,四巨头在自己的占领区内‘搜刮’德国国家资源,包括工业机器,船支、公司,工厂等。
用这些东西来作为战争赔款。
在中夏西征军主力部队相继回国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控制占领区内的局势,警察部队的规模在一次扩大,并且分散到了南部的各个城市。
柏林地区的行政体系建立起来之后,这个体系会向整个占领区蔓延,尽快恢复国家治理能力。
在东面。
由于此前希特勒发动的**罗萨计划席卷东欧,兵锋直指莫斯科城下,让克里姆林宫大为惊悚。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斯大林同志决定在东欧地区建立一块战略缓冲地带,而缓冲地带的最前线便是东柏林。
因为是战略缓冲地带,不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和完善的民生。
毕竟最后都是要被打烂的。
布尔什维克人的重建以军队为主。
消息传开之后,大量东部地区的人们向西部的中夏和英美占领区逃难。
最开始的时候布尔什维克方面还颇不以为意,可是当察觉人口大量流失之后,红军士兵开始在占领区的交界地的拉起了警戒线和铁丝网。
用暴力阻止民众向西部地区逃难。
这一举动出现之后,合众国与中夏的占领军也在交界地带设立起了检查口。
柏林被正式切割成三个部分。
这一事件也将欧洲地区势力分成了三个大的主体。
第一是以大不列颠和高卢为主,包括部分西欧国家。
他们与大西洋彼岸的合众国结成了政治同盟,正在全力的发展战后经济。
第二,北波兰、东德以及身后站着的苏埃为一个主体。
他们拥有广袤的领土,充足的资源。
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与第一个主体隐隐成分庭抗礼之事。
最后是南德国、中欧和东欧一众由中夏西征军解放的中小国家,他们自成一体。
由于这些国家的战后重建工作开展的比较早,经济和民生有所恢复,目前看来是实力最强,发展最快的一个主体。
三方在经济上竞争,在军事上对抗。
由于这种局面的出现,联合国对欧洲法西斯战犯的审判以及战争赔偿问题受到了一定限制。
基本上是自己抓到的战犯自己审判,自己利用占领区内的整个国家资源充作战争赔偿。
由于三方实力差距不大,没有一方能够对另外两方形成碾压之势,这使得三角形呈现出一种稳定形态。
各方在忙着发展的同时也在忙着构建防御壁垒,一个国家内部再次出现或蜿蜒或纵横的“国境线”。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