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今科状元(1 / 1)
这道声音看似不缓不慢,却充满威严,让凌云全身一颤。 不单是凌云,就是在场的考生,都处于惊愕状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敢抬头查看。 下边的大臣,察觉到了什么,怀疑地看了一眼乾熙帝,随后目光复杂的看向凌云。 至于此刻的凌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不知为何会有人叫他,话说身处金銮殿,本就忐忑不安,其中又被乾熙帝关注,更加惶恐。 如今好不容易熬到交卷,心想着马上就要结束,这种煎熬等待,还没来得松口气。 让他没想到,最终等来的不是离场通知,反而是叫他的声音。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身体微颤站了起来,始终不敢抬头往上看一眼,只听见他嗫嚅道,“臣…学生,凌云拜见陛下。” 看到紧张不安的人站起来,乾熙帝眯着眼睛,若有所思道,“抬起头来。” 凌云又是一惊,呼吸急剧加重,硬着头皮缓慢抬头,当余光瞥见乾熙帝时,又迅速落下,哪怕只是看了一眼,凌云心中有了个大概。 只道那人相貌长眉凤目,高鼻阔嘴,唇上还有一弯胡须,只是看了一眼,顷刻间顿感其威严,心里感慨,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不怒自威吧! 这是仓促一瞥,凌云眼中的乾熙帝。 要说凌云在乾熙帝眼中,外貌方面并未感到有多惊讶,况且他的长相也没有多出众,不过仔细看着极其舒服。 特别是那清秀的脸,让人眼前一亮,况且双眸还蕴藏着一股倔强,以至于让乾熙帝露出浅浅笑意。 “嗯!这诗是你亲手所作,还是假与他手,引用以此?” 乾熙帝语气平缓,却充满质问,就连柔和的目光也变得锋利起来,只紧紧盯着他,似乎要看透他内心的想法。 听着这话,凌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这首诗的原因,乾熙帝才将他叫起。 近距离感受乾熙帝凌厉的目光,凌云内心虽有些恐慌,但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搬运工,从容不惊的心态,他还是有的,再者只要他足够镇定,谁也别妄想能看出一丝端疑。 只见他顿了顿心神,为了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故意将说话速度放慢,不亢不卑道,“禀告陛下,这时正是学生所作,并没引用他人。” 凌云说完,偌大的金銮殿再次安静如初,谁不敢轻易开口,哪怕是呼吸都在尽量克制,也许是因为长时间憋死的原因,有一种胸闷的感觉。 不得不说,面对大乾王朝最有权势,掌握整个王朝杀生大权的男人,凌云的处境极为被动。 因为他不确定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会不会因为接下来的某句话,引起皇椅上的人的不满,从而招致弥天大祸,性命之忧。 此刻的他,哪怕是用尽全力克制内心的想法,仍有一种莫名的心慌,手心不停冒汗,就是最好的证明。 乾熙帝迟迟未语,大臣们相互眼神交流,都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就在众人揣测不安之时,乾熙帝的声音再度响起。 “你作的,嗯!作的好,作的极好…” 短短一句话,让凌云得以松了一口气,知道这一关是过去了,就是不知道接下来又是什么,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乾熙帝接下来的话,令他大吃一惊。 “今年几何?” “还差些时日满十七。” 乾熙帝目光一闪,神色微动,估计是有些意外,心道:刚刚就觉得此人尚还年幼,不曾想,却是真的年幼。 接着乾熙帝呵呵一笑,似乎心情格外愉悦,让人琢磨不透,看不出其真实想法。 “哦!十六,不错不错,当真是英雄出少年,看来我大乾王朝真是英才辈出,哈哈哈…” 凌云不语,心道:这算不算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想当然的是,这乾熙帝还有自恋的一面? “因何读书?” 凌云错愕一愣,没想到乾熙帝会这么问,实在是出乎意外。 总感觉刚刚几句话,有一些熟悉。 仿佛就像是后世七大姑八大姨到家里做客,追问道:凌云啊,今年几岁啦!有没有女朋友呀!收入多少啊…… 要说乾熙帝这个问题,问得极好,他用了不到半呼吸,便有了结论。 至于为啥读书,实话是说,当然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家人,免受他人欺负。 但这些,都不能讲,就算是实话,也只能烂心里。 这种场合,必须秉着大仪,才能让皇椅的人满意,要不然稍有不慎,前功尽弃。 凌云思虑片刻,先是深吸一口气,随后铿锵有力道,“禀陛下,学生读书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 乾熙帝这一听,喃喃自语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随后接着连说了三个好,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哈哈哈…我大乾王朝有此为国为民之少年,实乃幸事,万幸之极。” 不得不说,凌云的回答,实在是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不单只乾熙帝惊讶,就连场下的大臣、考生也是震惊不已。 换做是他们,或许可以回答出来,但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等大义的话来。 紧接着又听到乾熙帝说道,“礼部尚书,你替朕拟旨,内容是今年的今科状元已定,即今科状元为凌云。” “哄~”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色各异,其中礼部尚书杨和最为明显,作为会试的主考官,殿试也是他在主持。 虽说状元历来乃是皇帝钦点,但往年都是按周章办事,也就是他们下边这些人审阅完试卷,选出认为最佳的三个人,再呈于皇帝定夺,从而选出今科状元。 当然有时候呈上来的试卷,都不符合皇帝的口味,皇帝也会亲自翻阅试卷,再者有时也会在殿试的时候,取谁的试卷来看。 一般这种情况皆是少数情况,因而大多数状元的产生,还是在大臣们呈上去的名单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