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新秩序(三)(1 / 2)
何锐的死亡非常意外。1945年4月9日晚10点,何锐在住处洗了个澡。正在洗的时候,随时守备的医护人员隐约听到何锐在浴室里发出1声痛苦的声音。
自从何锐感染冠状病毒,导致身体机能大大受损后,国家就成立了专门服务何锐的医护小队。随时待命的小队成员听到这动静,赶紧尝试呼叫何锐。听何锐没有回答,医护人员立刻推门进入浴室。就见何锐已经晕倒在浴缸里。
即便诊疗如此迅速,却也没能救下何锐。在医疗小队进行抢救之时,何锐已经不行了。随时准备的救护车将何锐运往医院之时,何锐实际上已经生理死亡。运到医院之后,大批就位的医疗专家们只能确定何锐已经死亡。
得知消息的李润石政府主要成员立刻赶往医院,见到何锐遗体的那个瞬间,李润石等人甚至觉得何锐好像只是睡着了。因为医院对何锐的遗容进行了基本的护理,所以李润石等人没能看到何锐生前因为痛苦而扭曲的面孔。
何锐还在前两天理了发。短短的头发很整齐。因为刚洗了澡,何锐的皮肤光滑,身上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么安静的平躺在病床上,整个人看着宁静又安详。仿佛只要在何锐身边呼唤几声,何锐就会揉着眼睛醒过来。
没人敢说话,也没人想说话。尤其是李润石政府的高级成员,都偷偷的观望了1下继任者李润石。
就在此时,众人听到熟悉的声音在他们背后喊道:“让开,让开!”
前总理吴有平赶到的晚了1点,他此时正处在1种激动又浑噩的状态,以至于连礼貌都没有了。不过此时也没人意识到这点,大家很自然的给老总李让开了通道。
吴有平有点晃晃悠悠的走到何锐面前,他握住何锐的手臂,还能感受到何锐身上的1些温热。吴有平就晃动着何锐的手臂,“主席,醒醒。你醒醒……”然而何锐的身体只是在吴有平的晃动下轻轻摆动,那摆动与正常人已经大大不同。
看到这1幕,早已经红了眼圈的李润石终于哭出声来。倒不是李润石在演戏,即便内心强大如他,到了现在依旧没办法将死亡与何锐联系起来。
1根手指就可以指挥上千万军队投入战争,1句话就可以让世界的经济秩序发生根本性变化。靠自己的实力复兴了中国的何锐,是真的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何锐的死亡,仿佛是神明陨落般不真实。
看到仿佛行走在地上的神明倒下了,已经再没有办法回应亲密战友的呼唤,李润石的大脑与肉体终于承认何锐已经死去的事实。油然而生的悲伤让李润石悲从中来,终于哭出声。
仿佛得到了信号,赶到医院的中央委员与政府高层们也终于有人哭出声来。
吴有平晃了何锐1阵,见何锐始终没有反应。在绝望的那1刻,吴有平腿1软,跌坐在何锐遗体边,哭的泪流满面。
这真是悲伤的时刻。大多数李润石政府成员也不是那么势利,他们也是人,面对悲伤的时候同样要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
而且逝者是何锐,光是让自己意识到曾经朝夕相处的何锐已经真的逝去,就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相当的勇气。
10日凌晨1点,李润石下令成立治丧委员会。对于何锐的逝世,新中国政府并没有隐瞒。治丧委员会确定成员名单的第2天,李润石就以治丧委员会主席身份对国内外宣布了何锐的死讯,并且公布了将对何锐进行国葬的计划。
在公布内容的最后,李润石明确指出,“解放整个世界的战争并没有结束,中国以及全世界追求解放的人民没有时间沉浸在失去伟大领袖的悲痛之中。新1届中国政府的任务就是彻底赢得这场解放世界的战争,并且1定会完成自己的任务。”
因为时差以及要确定消息真伪,希特勒是在当地11日中午得到的消息。听了马丁·鲍曼全面汇报,久违的笑容在希特勒脸上浮现出来。何锐的年龄比第2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的领导人都年轻。已故的罗斯福,现在还活着的希特勒,斯大林,以及正身处牢狱之中的丘吉尔,都比何锐大了十几岁。法国总统贝当1856出生,比1890年出生的何锐大了34岁。
但是何锐在政坛上出道早,辈分却高的很。1916年,贝当因为在凡尔赛战役中的成功而名声大噪,晋升上将的时候,何锐同样已经接替张锡銮成为镇安上将。
何锐的镇安上将不仅是军事职权,同样是东北以及蒙古地区的政治领导人。至少在名义上,何锐是统领了300多万平方公里以及两千万人口地区的军政1把手。即便是在1945年的今天,这样的面积与人口,妥妥是1个中等列强的资质。
所以希特勒总感觉何锐是1座压在他头上的大山,怎么都摆脱不了。在这绝望的时刻,希特勒甚至同意了希姆莱这个前养鸡场场主搞些神秘诅咒仪式的建议。
即便心中并不相信何锐是被希姆莱咒死的,希特勒依旧感觉到浑身轻松。何锐这座大山被倒掉了,希特勒暂时感觉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对手了。
这种头顶大山被搬掉的欢乐情绪不仅是希特勒有,欧美各国领导层普遍都有这样的欢乐情绪。甚至是加入了中国解放阵营的欧洲国家领导人也感觉到如释重负。
毕竟,在过去30年中,何锐给世界留下了太过于强大的压力与印象。与之相比,李润石的存在感就淡薄的多。甚至远没有老总理吴有平,大学者兼前副总理赵天麟,以及现在都晋升元帅的5虎上将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各国领导层都觉得李润石肯定比何锐更好对付。虽然没有明确的理由证明这种感觉,但各国领导层都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