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夏端施恩(1 / 2)
顾昀忽然提起杨长治,宪宗龙目微眯,打量着跪在底下的两人,这是告诉自己,顾家在官场还有人脉声援吗?
杨长治只是文官,但是顾家既然能有文官救他后人,那么武将呢?当年的顾家军虽然大半战死,但是夏国军中,顾家叶大根深,在军中有不少故旧。若不是顾友德父子死得太突然,只怕当年为了救顾家,武将中会有不少人上书请命。
外面登闻鼓那边跪了一堆人,兖州周氏在文人中素有威望,此次周氏女为了百姓惨死于夫家之手、周家为女求和离、迎出嫁女回葬兖州。此事得到了天下人的盛赞,世人都说周家家风清正,周氏女儿心怀大义不堕家声,周家长辈疼爱小辈不避嫌疑,乃是父慈子孝的典范。经过周氏一事,周氏一族名声更上层楼。
周彦博是周氏嫡长公子,还未入仕,文章却受到人称颂。他带头响应,外面跪了不少文人学子……文人最爱生事,口诛笔伐,性子执拗……若是再有杨长治那样的官员响应……
宪宗脑中不断思量着,本来只有顾清韵活着,一个女子到底掀不起风浪,如今顾友德幼子顾昀也还活着……
顾清韵看着身前的金砖,看着微微垂头貌似恭敬,却是后背挺直宛如凌霜修竹。
夏端站在宪宗下面,离以前太子夏竞所站的地方,只有一步之遥。他看着跪在底下的顾昀和顾清韵,和宪宗的恼怒不同,他心中甚是满意。
若没有顾清韵在登闻鼓前的一番话,或许父皇还不会这么恼怒。毕竟,林天佑父子反正已经死了,死人头上再多加几条罪名,最多也不过挨骂时多被人骂两句,也许父皇为了安抚众人,顺势也就为顾家平反了。
但是,顾清韵在登闻鼓前那番话,点出了顾友德是为了救驾才率兵冲出雁门关,顾家军救驾之后,林家父子是护着太子一路南下、不管雁门关死活的。
这些话,不仅指出林家罪名,更是在隐隐指责宪宗忘恩负义、贪生怕死,明知顾家冤屈故意冤枉忠良。
顾家军为了救你困在雁山,你竟然不顾顾家军,只管自己一路逃回京城了?
这些话,没有明说,但是听过的人只要细思量,就能推出这个结论啊。
宪宗一向以明君自居,忽然被顾清韵将脸皮扒下来丢在地上,如何能不恼怒?
可偏偏是如今这时候,他大病刚醒,朝中人心惶惶,各地暴民不断,京城防守空虚,而顾家叔侄两个刚在北地战场杀敌扬威、立下大功。
这种时候,宪宗若是杀了顾清韵和顾昀,天下人会怎么看?怎么想?
宗室藩王打着“勤王”名头起兵的,因为宪宗醒了失了理由,一时还在懵着。若是他这时候杀了顾家人,只怕各地又可以直接打出“暴君无德”的名号起兵了。
夏端听着宪宗粗重的喘息声,看向顾昀和顾清韵,招揽的心思又浓厚了两分。宪宗会想到顾家在军中的故旧,夏端自然也想到了。而且,顾家这两人,武艺如何且不论,就凭今日这一出,这顾家两人对时机、人心的把控,实在不错。这样的人,不做将帅也是幕僚参谋之才啊。
夏端看着宪宗,觉得自己的父皇好像正被架在火上烤。宪宗自然也想到了如今的局势。所以,他恼火,却不能发火,可他的身子如今也禁不起内火啊,怒意上涨,憋得难受时,他只觉眼前一黑,竟然当殿又晕了过去。
“圣上……”安福就守在宪宗边上,一看圣上身子软了下去,发出一声凄厉的大叫,连忙扑上去扶住。
其他朝臣们愣住了,圣上宣了顾家人进殿问话,话没说两句,人就晕过去了,这接下来该如何做?
大家看向郑禹,你是左相,快点做主啊。
郑禹却好像什么都没察觉,着急地看向宪宗,满脸都是担心之色,好像一心只有圣上安危,再想不到其他。
“二殿下,您看……”朝臣只好向二殿下夏端讨个主意。
夏端也是满脸忧心,先吩咐安福将宪宗背到坐撵上,送回勤政殿,宣太医来看,自己走到顾昀两人面前,伸手虚扶,“父皇听闻顾家往事,心绪不宁,一时晕倒了。顾公子先离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