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新任文坛盟主王世贞(2 / 2)
举止儒雅、尽显中年大叔稳重气质的王世贞很理解的说道。
新帝登基所下的大赦天下诏,赦免的大都是因言获罪的官员,他们的父亲并不在此列。
他们二人千里迢迢来到京城,也不过是因为王家仇敌严嵩被诛,大行皇帝宾天,新帝拨乱反正,才抱着说不定能为父亲平反的希望来到京城。
对于欧阳一敬为他弟弟引荐刑部主事,他并未放在心上。
毕竟要推翻大行皇帝定下的罪名,非当朝大臣力挺不可做到。
“兄长,可曾问过你那同年张太岳?
听说他新入内阁,又是太子之师,而且他的老师还是首辅徐华亭。
若有他相助,替我们引见首辅徐华亭,说不定很快就能为父亲平反。”
王世懋问道。
其实当今内阁次辅李春芳也是王世贞和张居正的同年,而且还是当年的头名状元郎。
不过李春芳是出了名的青词宰相,于朝中并无根基,向来依附首辅徐阶行事。
他于政务并无用处,只是因大行皇帝青睐,多次破格提拔才占据高位。
所以王氏兄弟没有第一时间就找这位李次辅帮忙。
“为兄早已让人去张府投了我的名刺,只是至今还未得消息。
想来张太岳如今位高权重,是否还愿意见我这位许久不见的同年还要另说。”
王世贞悠然说道。
张居正和王世贞虽然是同年,但徐阶并非当届会试的监考官,只是因为当年在翰林院教导了张居正那届的庶吉士,所以才是张居正的老师。
而当时王世贞二十二岁中进士,又有王氏一门两进士的佳话,让他在京城中一时风头无二。
年轻气盛的他,耻于攀附高官,根本没去考馆选庶吉士。
若非他经历了父亲因罪而死的变故,经历了求路无门的世态炎凉,他也不会深刻的认识到权势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后悔当年的张狂。
王世懋听了点点头,如今他们兄弟二人无官无职,想要替父伸冤,虽然无奈,但也只能求遍所有认识的人了。
想到此,他又想起今日出门听到的一件事,“兄长,你可听说隆兴记?我今日出门拜访同年,听得同年说起这隆兴记将于下月十八拍卖从严嵩府中抄没的古董字画。”
“严嵩府中的古董字画?”
这几日都在等张居正消息的王世贞并没有出门,此时听到那害得他们一家落到此境地的仇人的名字,让他神色一怔。
当年他父亲新任蓟辽总督,为了讨好当朝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以避灾祸,投其所好的搜罗了一副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送给严世蕃。
可这《清明上河图》被严嵩的门客汤裱褙揭穿是赝品,使得他父亲王忬讨欢心不成,反而遭怨。
致使嘉靖三十八年的那次边事,严嵩落井下石,让他的父亲获罪下狱,于第二年斩于西市。
当然严嵩落井下石的理由不止这一个,还有其他原因。
嘉靖三十二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最后死在狱中。
当时百官表面上不敢多嘴,可心里却对杨继盛的遭遇非常悲悯,其中就有王忬。
而王世贞和杨继盛是同年,两人曾经还一同游学。甚至杨继盛死后,王世贞还特意去杨继盛家里吊丧赋诗。
知道此事严嵩,便对王氏父子心生怨恨。
恰好又有了王忬献假画一事,严嵩的爱子严世蕃也记恨上了王忬。
如此屡次仇恨叠加,最终导致王忬以“边吏陷城律”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