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孙督师修书一封(1 / 2)
唐恩城在米脂华阴两县为吏多年,算得上是见多识广,对王徵的了解自然要比孙世瑞多。
听到他这样说,孙世瑞不由有些失落。
“唐师爷的意思是,我去泾阳,请不来这王徵?”
唐恩城想也不想便道:“请不来。”
“别说是你,便是傅巡抚前年去河南剿贼,屈尊去鲁桥镇,让王老爷协助大军造炮,都被拒绝了。”
孙世瑞只知这王徵痴迷西学,热衷天主教事业,是明末陕西最早一批信教的教徒,没想到此人性格如此执拗。
唐恩城于是耐心向孙大弟解释。
原来崇祯元年,王良甫父亲去世,回乡丁忧。当时“闯王”高迎祥曾率军在关中烧杀抢掠,乡民人心惶惶,惊恐不已。王徵遂与三原乡绅商议建立乡兵,以自救自保,建立“忠统营”。自此流贼不敢随意进犯。
史书记载:高迎祥军“往来飙忽数千里,秦无完城,独泾阳、三原安堵。
唐恩城摇动纸扇,悠悠然道:“可是不等陕西流贼平息,便有人弹劾,说王徵他们私募壮丁,不经有司准许,唐突剿贼,意图不轨。结果皇帝特意下了道诏,勒令立即解散忠统营,还让泾阳三原的县官,狠狠训斥了王徵等人一番。”
孙世瑞不禁哑然。他娘的只听过“非法抗日”,唐突剿贼还是头一回听说。
“这还没完呢,”唐恩城接着道:“崇祯四年二月,王徵任丁忧期满,在友人孙元化的推荐下,任辽海监军道,协助孙巡抚在登州练兵。”
接下里的事情就不需要唐恩城介绍了。
崇祯四年,明廷为解大凌河之围,调遣孔有德部驰援辽东,结果孔有德在吴桥叛变。次年正月,叛军攻陷登州城。孙元化、王徵遭到叛军俘虏。二月,孔有德念及旧情,释放了孙元化王徵等人。
结果孙元化被崇祯下令处死,王徵则因友人营救,发送附近卫所充军,不久后即遇赦还家。
相比五年前无故解散忠统营,吴桥之变对王徵的打击更大。
自此以后,王徵对朝廷愈加失望。
“回到泾阳老家后,王良甫便不再出仕。期间谢绝了几次朝廷延请,后来连州府官员也不见了。于终南山下构建别墅,名曰“简而文”,在此隐居著述,不问世事,久矣。你要寻他,怕是难啊。”
孙世瑞听完唐恩城介绍,抚掌笑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而今天下大乱,既身怀绝技,便不要想着归隐田园。陶渊明可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我不去找他,闯贼以后也要去找他!”
唐恩城点头道:“有几分道理,那就看孙千户你有没有刘玄德般求贤若渴,或许,也可来个三顾茅庐!”
“啥三顾茅庐?区区一个腐儒,也能和诸葛武侯相提并论,再说本官没那么份闲情雅致,也没那么多时间,这次去绑也要将他绑来!”
唐恩城白孙世瑞一眼,意思也很明显,王徵比不上诸葛亮,你孙大弟就是刘玄德么?
“李自成何许人也?流寇而已,他若能惜才,便不是流寇了。”
孙世瑞瞟他一眼,没再说话。
唐恩城不知道的是,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后,派人四处招揽名士。
听闻王徵年岁已高,然声望素著,于是多次遣人至其家劝说礼聘,怎奈王徵不为所动,立誓忠于大明,以死抗争,拔刀自刎,经家人多方劝解才作罢。使者无奈,只得让其长子王永春代父从行。临行前,王徵对儿子说:
“儿代我死,死孝;我自矢死,死忠。吾父子得以忠孝死,甘如饴也,尚何憾哉!”
自此绝粒不食,七天后离世。
不过现在因为孙世瑞的到来,这位慷慨节烈的大明忠臣,结局将会很不一样。
~~~~~
唐恩城见孙世瑞不听自己劝说,便道:“你打着朝廷名号去请他,多半是劳而无功,白白浪费精力。”
孙世瑞掏出一把碎银,放在桌子上。
“这个能不能请王老爷子来潼关?”
唐恩城瞥他一眼:“王家不缺银子。”他停顿一会儿:“除非你给的足够多。”
孙世瑞呵呵一笑,解下佩刀,啪一声扔在桌子上。
“这个能不能请来!”
唐恩城推开桌子上的兵刃,一脸不屑:“当年王老爷在登州练兵那会儿,孙老弟你还在玩泥巴吧,他是练过兵带过兵的人,还怕你玩这个?你要真是以死相逼,反倒是成全他了。”
孙世瑞抓了抓发髻,咧嘴自嘲:“这老头子有点意思,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要不说这恃才傲物,有本事的人都有几分脾气。”
唐恩城收敛笑容,语重心长道:
“王良甫中西贯通,确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人有几分傲气骨气,当是应该的。”
“孙千户,你是要做大事的人,做大事就要有做大事的气度,以后切莫动辄抓这个打那个,不知道,还以为你是京城来的青皮无赖。”
孙世瑞这才想起自己现在已经升为千户,手底下管着几千号人,又和潼关豪绅、榆林将门交情匪浅,说是潼关一霸也不夸张,可是内心深处却还将自己当成前世那个动不动就掀桌子的催收员。
“承蒙唐先生教诲,本官记住了,只是斐理伯(王徵天主教教名七十多岁了,指不定哪天就去见上帝了,时不我待啊。”
是啊,趁着老王还有力气纳小妾,必须让老爷子支棱起来,为孙大弟的皇图霸业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当下与唐恩城告辞,起身准备离去。
却听唐恩城在后面道:“那还去不去榆林?”
孙世瑞头也不回道:“去,当然要去,明日便去。”
唐恩城又道:“潼关这边的军务,你这些京营兵····”
“我已让高杰先帮忙打理,唐先生准备准备,明日与我一起去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