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吕不韦与道德下滑。(1 / 2)
看着资治通鉴,秦记一,有着吕不韦的记载。
在吕不韦成为丞相后,覆灭西周,攻占洛阳;又是攻占韩国的成皋,荥阳等地,在那里建造敖仓;又是攻占魏国的上党地区,赵国的晋阳,连续抵挡了六国的两次合纵。
一次是,抵挡信陵君的合纵攻击,秦国败了,可损失不大,第二年就是出兵晋阳平叛。
一次是,秦王政六年,六国合纵,也是被破解了。
吕不韦当丞相的时刻,做的事情不错,很有才能。
而且,秦始皇继位的时刻,仅仅十三岁,主少国疑,也是吕不韦稳定了局势。
可在秦王政冠礼后,吕不韦直接罢免回到封地;接着,又是把吕不韦迁道巴蜀,这个迁移过当中,不可能坐着马车迁移,而是犯人一般被绳索捆着,直接押送道巴蜀。在这个过程当中,吕不韦不堪屈辱,直接饮毒酒自杀。
事后,门客悄悄的埋葬。
可秦王政,对吕不韦的评价是,“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何亲于秦,号称仲父?”“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吕不韦,凄惨的死于秦始皇,引发了道德大危机,君臣之间失去信任,君王对臣子只有权术压制,再无恩义;臣子对君王,只有利益,再无感激。
等到秦始皇死后,李斯与赵高修改旨意,因为他们对始皇帝,只有利益,没有恩义。
若是有人给予较高价钱,可以卖掉皇帝。
到了刘邦时代,刘邦也不信任臣子,连续诛杀很多臣子,臣子不靠谱,只能依靠外戚。同样,臣子对君王也没有一丝恩义,只有利益。
等到吕后去世后,周勃与陈平直接起兵叛乱,杀死吕氏外戚,杀死少帝一脉,这是公开的弑君案件。汉文帝进入长安,成为皇帝的时刻,更是直接杀死自己吕姓的妻子,还有这个妻子生下几个儿子,可谓是血腥至极。
两汉都是重视外戚,为何重视外戚,因为君王与臣子缺乏信任,只能依靠外戚。
汉武帝罢免百家独尊儒术,本质上是道德重建,信仰塑造。
同样,维系一个国家,仅仅是靠着几百万的部队,靠着几十万的官吏买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信仰和思想。
事实上,汉武帝也是成功的,晚年培养的霍光对汉朝忠心耿耿。
事实上,只要霍光有一丝邪念,就可以当王莽,当曹操,当司马懿·,可他却是当了一辈子忠臣。
看看始皇帝培养的李斯,赵高,这就说明了差距。
想着道德下滑,又是想到彭宇案,这是引发了道德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