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百家争鸣,各自证道【求全订求自订】(1 / 2)
第二百零四章百家争鸣,各自证道
志。”
老子微微一笑道:"大道无形,你未曾行大道之理,自然郁郁不得
“何为,未曾行大道之理?"孔子大惊,颇为不解道。
“天道无常,时时变化,你钻研三皇五帝治世之道,学周公,召公治国之道,虽也是道,不过是那个时期的道。"
老子缓缓道来:“你可曾记得,我给你讲过,~水近乎道也?""记得,先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尽于道也。“孔子非常恭谨。
老子微微点头道:“除此之外,我还给你讲过水柔弱,却无往不利,水避高趋下,从不回流。”
"正是如此,先生是说弟子,没有借势传道,才导致无人采纳弟子的道?"孔子不解。
老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是如此,又非如此。"
“请先生详细指点。"孔子恭恭敬敬请教。
“山河百川,其险要之地,干奇百怪,其山势更是各有不同,时光流逝,更有沧海桑田之变,岂能因循守旧,不顾眼前形势,以旧法代替新法?天道无常,天机常变,你需要顺势而为,才可达到避高趋下,从不回流,勇往直前的境界。”老子细细解释道。孔子闻言,十几年盘旋在心头的难题,终于有了解答。他大彻大悟,不禁叹息道:“确实如此,先生高明!"
恰巧二人走到黄河边上,孔子看咆哮而来的湍急水流,犹如万马奔腾,水流声音更如虎啸龙吟。
他心中震撼,又想起自己这些年,郁郁不得志,便叹息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翻涌不息,人之年华不断流逝,直到死去,归于尘土之中。河水不知流向何方,人肉体归于尘土之中,灵魂归宿又在哪里?”
“人生于天地之间,食天地所产五谷杂粮,长于自然之中,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大道之物也;人生,亦大道之物。天地有春、夏、秋、冬,人也有幼、少、壮、老的变化,合乎大道,为何感慨悲戚?"老子凝视着那奔腾不息的黄河湍流,淡淡道。他已经悟道,自然比孔子要平静许多。
孔子闻言,沉思许久才道:“先生之言,发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之后,孔子又逗留几天,和老子交流学习,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周王室。
等到两人第三次见面,老子已经回归故里,隐于世间,不再出世。
孔子此时,已经是名满天下,时年五十一岁。
他再次来到周王室,向老子问道。
“自从上次分别,数年间,弟子四处游历,著书立说。只是,却仍有疑问,不得其宗。”孔子虚心请教道。老子此时,虽年事已高,可仍旧精神墨铄。
他淡淡道:“是何问题?”
“何为天道?一国有一国之道,一人有一人之道,何为天之道?"
孔子询问道。
"天之道,乃阴阳之道,生养世间万物,让天地以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蕴含世间百种道理,包罗万象深不可测。凡人得道,不过是体会天道,圣人得道,乃是以自己的修为,和无量功德来证道。"
老子思量片刻,解释道:"天道深不可测,捉摸不透,人穷其一生,只能近道。”
"先生道尽天机,弟子受益匪浅。"孔子感悟良久,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