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是便宜我还是互惠互利?(1 / 2)
第172章是便宜我还是互惠互利?
杨亚光喝了一口茶,说道:“准备得差不多了,项目计划书我过两天发给你看,预计7月初成立公司,第一步先购买物业,在燕京、尚海、光州和深城自建20-30家电影院,然后制定统一标准,吸引小的电影院加盟,形成新的统一院线。”
成立院线这个事情,其实挺偶然的。
杨亚光家里是做煤矿的,做得还很大,年产值在10亿以上。
他的亲叔叔杨庆,也是做煤矿的,前年发了矿难,赔了一些钱,就开始心生退意,想从煤矿行业退出,转行做其他的。
杨庆读过高中,在煤老板里算是高学历了,他做了一番调查之后,决定做电影院线。
杨庆知道侄子杨亚光是北影的学生,便想让侄子毕业之后,来帮自己的忙。
一方面觉得侄子懂行,另一方面也想让杨亚光他爸爸投资一些,分散风险。
杨亚光听到后,就打电话给蒋长生参考。
蒋长生本来对这事不太感兴趣的,一个煤老板,转行做院线,跨行跨得太大了,一看就没什么前途。
没想到杨亚光说了他叔叔准备给院线起的名字,“大地院线”。
这个院线蒋长生有所耳闻,前世也算是一流的院线了,主打一个性价比,在二三线城市比较多。
然后蒋长生就跟杨庆见了面,聊了几次,发现这位煤老板思路清晰,对院线市场调查得很清楚。
于是便决定跟投,几人聊着聊着,蒋长生又从跟投变成了主投。
华国电影市场以后会越来越大,做院线也是非常好的生意,而且掌握了院线,才能在电影圈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蒋长生既然决定做,就要做最好的,他直接准备了1.1个亿的资金,杨庆投资8000万,加上杨亚光的爸爸投资了1000万,三方持股比例为55%:40%:5%,成立大地院线。
蒋长生占股55%,就是为了直接控股,杨庆对院线毕竟是第一次做,不敢玩太大,杨亚光的爸爸纯粹是支持自己的儿子。
2个亿的启动资金,加上资金杠杆的运作,建立60个电影院都足够,杨庆还是比较稳妥的,决定先建立20-30个电影院试试水。
在2004年,国内的电影银幕总共就在2500个左右,大地电影院走中高端路线,每个电影院银幕数量不少于10个。
30家电影院至少有300块银幕,在全国占比超过10%了。
起步就这样,已经很高。
蒋长生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房价还比较低,未来房价肯定要涨的,虽然商业地产不如住宅市场,但是我们有资金实力,物业直接购买是最好的。
购买的时候适当用一些杠杆。
你跟你叔叔杨庆说一下,影院修建可以不那么快,但是物业购买可以先做好。”
杨亚光有点犹豫,他问道:“万一房价跌了怎么办?”
蒋长生哈哈一笑:“相信我,光子,我的眼光什么时候错过。伱们先做好市场调查,多买核心商圈和未来开发区的物业,影院可以慢慢建。”
杨亚光点头,蒋长生继续说道:“院线的事情,分工要明确,你叔叔在传统行业人脉多,让他负责购买资产,修建院线,这一块需要跟银行、建筑商和当地官方打交道,他比较熟。
你负责院线市场营销,包括院线的定位、加盟标准、影片排期、市场宣传等等。
财务上我找了一个高材生,朱朱,她会负责资金的统筹规划。”
蒋长生跟杨亚光虽然是舍友情谊,但是这么大的投资,肯定要过问的,正好朱朱想当秘书,蒋长生便直接把她派到院线公司管理财务。
朱朱本人读的是理科,中学时候还拿过数学竞赛的奖项,过来也是一个监督和签字的工作,肯定能胜任,具体财务做账蒋长生直接找孟佳要了天涯的一个财务副总。
只要管好资金的进出,蒋长生对院线公司的把控力就很强。
杨亚光当然也是个管理者,院线具体经营的人才,还是要高薪从行业内部聘请。
看杨亚光踌躇满志的样子,蒋长生提醒道:“你有空的时候,多到其他院线去实地调查,也可以到国外的影院去学习。
实话说,你现在的能力管理院线是不够的,抱着谦卑的心态,多向别人请教,有什么问题,可以多跟我和你叔叔商量。
我跟你叔叔商量好了,最多给你一到两年的时间,如果你不能把院线做好,那么我们就要换人。”
其实做管理没那么难,做院线也一样,只要杨亚光不膨胀,有蒋长生把关,一切的问题都不大。
杨亚光很慎重的点头:“你放心吧,我最近一两个月都在研究院线的情况,也看了一些管理的书籍。
我从小跟着我爸在矿上,知道管理的秘诀,我爸一直教给我六个字“能看破、不乱做”。
我要做的就是了解院线行业,能看破员工的欺骗行为,但也不胡乱插手,让手下能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干。”
蒋长生拍了怕他的肩膀:“放手干,你这起点,就是别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终点,把大地院线做成国内第一院线。
到时候你就是圈子里的大佬人物,北影的优秀学生代表。
北影60周年校庆,肯定会请你回来出席的。”
杨亚光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能在50周年校庆上参与表演,当年他竞争朗诵者的时候,输给了高远和崔鹏。
听到蒋长生如此说,他顿时动力十足,他提议道:“大地院线我准备把总部设在光州,一来燕京和尚海的院线竞争非常激烈,光州会好一些,二来光州本身是一线城市,又毗邻深城,跟港岛也近。
那边的市场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