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金钱的故事(1)(1 / 2)
狩猎采集时代,上古先民生活在氏族部落中,物质基础十分简单,建筑设施迹近阙无。
氏族内部血缘血亲精诚合作,便能完全满足日常生活之所需。
每走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便会心照不宣地搬起石斧,砍伐树木竹竿,携手搭建毛屋草棚。
安顿下来,男人进山狩猎,女人野外采集。
狩到野猪烤野猪,猎到野羊烤野羊。
采到蘑菇吃蘑菇,摘到苹果吃苹果。
一年四季,物质生活自给自足,全然不必多此一举,与他族互通有无。
即使氏族之间偶尔会有交易往来,你靠近河流,我靠近山谷,你捕得鱼多一点,我捉得羊多一点,两族之间便会你情我愿地等价交换。
但这种寥寥可数的交换活动,通常只需“以物易物”便能挥洒自如,你用十条鱼,还我一只羊。
再加上,氏族部落大都居无定所随遇而安。
今天是左邻右舍,明天可能就各奔东西。
即使金钱的概念已然跃入脑海,金钱的扳机却始终无由扣动。
否则,你好心用一只羊换了人家一串贝壳。
结果翌日,天还没亮,人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毕竟,人家既没有房屋又没有土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于是,留在原地的你,除了将贝壳狠狠摔在地上解气外,便只能吃一堑长一智,再也不愿相信所谓的“金钱”。
金钱之所以能交换万物且畅通无阻,盖源于人们共同信任的结果。
因为大家都相信美元,美元便有了价值。
倘若有一天,人们不再相信美元,美元便会迅速沦为一沓废纸。
四海为家的上古先民并不相信所谓的“金钱”。
于是,狩猎采集时代,除了“以物易物”外,其它花里胡哨的交易方式一概无由发生。
那么,金钱又是如何破空而出的呢?
或者换句话说,金钱的扳机又是如何扣动的呢?
金钱的扳机是在农业文明旭日东升,黎民百姓安家落户以后,才触机便发的。
农业文明风生水起,黎民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生活过得井井有条。
张三种植小麦,李四豢养家禽。
俩人左邻右舍隔墙而居,平素谈笑风生,关系十分友好。
每当张三的儿子想吃鸡腿时,他便会提着一筐小麦前往李四家换一只母鸡。
见此情景,李四每每都会不假思索地从笼里捉一只最肥的老母鸡送给张三。
临行前还不忘嘱咐:“冷水入锅,大火烧开以后剃去浮油,接着转小火慢炖两个时辰,这样炖出来的鸡汤才香。”
过些时日,李四的女儿想吃馒头,他便会欣然提着一只母鸡前往张三家换一筐小麦。
张三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最新鲜的小麦送给李四,并与李四一同回家,手把手教他如何发酵,如何揉面。
张三李四两两之间“以物易物”的等价交换习常如故。
可天有不测风云,时至惊蛰,连续几天的倾盆大雨使麦苗东倒西歪,麦田毁于一旦。
临到头来,张三几乎颗粒无收。
看到孩儿饥肠辘辘,张三百感交集,只好两手空空前往李四家借鸡过冬。
起初,李四很不情愿,总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张三当然也很理解,为了打消李四的顾虑,他便起身回家拿了一串贝壳交给李四。
推心置腹道:“今日我拿人格担保,你借我十只鸡,我给你十枚贝壳作为借条。来年待我丰收之时,你若拿这十枚贝壳与我交换十筐小麦,我定当信守承诺,绝不见风使舵。”
看到张三如此真诚,李四颇为感动。
又想到张三的房屋土地皆深深扎根在原地,他肯定不会骤然销声匿迹。
即使销声匿迹,房屋土地也可作为抵押。
无论出于感性,还是出于理性,李四都当慷慨解囊雪中送炭。
翌年,张三果然言出必行。
小麦刚一入仓,便刻不容缓地亲手装取十筐新鲜小麦,一趟一趟送往李四家中。
看到张三汗流浃背,李四顿然泪眼婆娑无以言表,迅速从柜子深处拿出十枚贝壳交还给张三。
贝壳从此成为了张三李四等价交换的信任媒介。
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有贝壳在,他们都能罄其所有,守望相助。
久而久之,贝壳的故事便在人群之中口口相传,声名鹊起。
贝壳不再只是毫无意义的贝壳,贝壳承载着一诺千金的信任。
贝壳不再只是毫无价值的贝壳,一枚贝壳等于一只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