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关于八股文的选材问题(2 / 2)
在他眼中,大明的子民们,除了尽职尽责,别无他途。
手工艺人只会做手工艺人的工作。
农夫们只有下地种地。
文人墨客,只会看圣人的书。
在朱元璋眼中,每一个集团都要依照其所属集团的性质,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不能超越其自身的范围,从而达到“安定”的目的。
“不过就是一个一心一意看书,一心一意看圣人经典的秀才,要是考中了秀才,一心一意看书,那还能帮祖父治理天下?”
朱炫问道。
朱元璋听得目瞪口呆。
这句话问得很奇怪,但仔细想想,却又觉得有些不对劲。
让一帮学霸去治理国家,那还叫治理国家?
“有些士子,虽有才学,才情过人,文采斐然,可他们若沉浸在八股文中,就会忽视天下苍生,只凭八股文,根本不足以治理国家。”
朱炫沉吟了一下,问道:“你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这种方法,可有什么缺点?”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
现在听到这个乖孙子这么一说,他倒是有点不太相信了。
至于盐、税、海等问题,他都是孙子提出来的建议,修改后的结果自然是好的,有了这个基础,朱炫又说了一遍,他觉得自己是不是也该修改一下了。
但朱元璋却感觉到,朱炫似乎对儒家非常的反感。
虽说学习儒家思想,也借儒家思想的皮囊,但说这么多,实质上仍是要与儒家思想对立。
“那是自然。”
“这是一个囚牢,囚禁一切文人墨客,文臣武将,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是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没有任何的问题,那就好了。”
“若是几百年之后,大明天下再起波澜,那该怎么办?”
“或许是外来者。”
“如今朝中,中文、文官、将军,已经没有了我祖父当年建国之时的铁骨铮铮,满朝文武皆是书生,一帮既不会打仗,也不会治国的书生,难道他们还能用儒学的大道理,来说服异邦人,让他们撤军?”
“万万不可!”
“大明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局面,都是因为皇祖父的领导,是因为四舅舅和兰大将军,还有其他几位将领,都是为了维护国泰民安,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不需要几百年,几十年就够了。”
“当年帮助皇上驱逐北元的将领已经不在了,皇上的几位舅舅也已经年事已高,现在朝廷上已经是八股文出身的读书人把持着,如果外敌再次侵入大明,那么,咱们大明可如何是好?!”
朱炫言简意赅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早在三年之前,就已经有了这个打算。
那个时候,苏韬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但如今自己比他大了三岁,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正好可以利用这件事,来撼动自己的父亲。
事实上,他并没有把所有的缺点都说出来。
不过,已经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足以让老爷子震惊。
“嘶……”倒吸一口凉气。
朱元璋听到朱炫这么一说,又想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不禁惊呼出声。
这一刻,他竟然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整个人瘫软在了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