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解局之法:参与相王(1 / 2)
荀仲瞪大了眼睛。
杂学家涉猎虽广,然只通皮毛不知精义,如何能有如此精妙见识?这种学术歧视在战国是普遍存在的,荀仲一时也难以摆脱长年累月形成的路径依赖。
“事实就是如此。”
苏泽多少能理解荀仲的想法,不过那有如何呢?
现实比任何魔幻主义更加魔幻,只要自己保持高深莫测的神秘感,那么无需开口解释,聪明人自然会脑补出一套天衣无缝的逻辑来说服他们自己。
“不曾想先生竟然是杂学家。”
姬辰也很吃惊,不过也仅限于此。他看中的是苏泽这个人,哪怕苏泽说自己是什么小说家之类的,这份态度也不会改变。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辰兄身为儒家尚能和墨家私交甚密,可见这天下本就没有什么新鲜事吧。”
苏泽撇撇嘴,只觉得这两人大惊小怪。
“先生洞若观火,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先生。”
姬辰的话就算明知是吹捧,也还是让苏泽挺受用。谁能真正拒绝别人的夸夸呢?
只留下荀仲满脸困惑的看着姬辰和苏泽交谈,不知道自己是哪里露出了破绽,以至于被人看破了身份。
而且看着苏泽和姬辰交谈甚欢的默契模样,他突然有种自己好多余的感觉。
苏泽一边和姬辰把酒言欢,一边用余光偷瞄着荀仲。
看着他满脸疑惑不由得心头暗笑,这傻小子怕还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荀仲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乃是《墨子》亲士中的一句。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墨家当世显学,理念传播甚广。就像苏泽并非墨家,也知道这句话。
姬辰师从儒家,亦是当世显学,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有资格来踢馆的。能和姬辰辩论,最起码对方也要是顶尖的天下学派,不然谁有那闲工夫和你浪费?
据传墨子也曾师从儒家,后因为理念与儒家不合这才自立门户。而墨儒理念分歧最大之处,便在于对法的态度。
结合姬辰的话,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都是一些小细节,苏泽懒得解释,就让荀仲自己慢慢头秃去吧。
“先生,荀仲兄,刚才听二位谈论天下之事。姬辰这里也有一事,想与二位移步商议。”
姬辰虽然平日无事就往醉霞阁跑,表面寻花问柳,实际却是寻苏泽谈论国家之事。
今日朝堂惊变,姬辰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与苏泽商议。
正好荀仲也在,是值得信任之人,多个人多些想法,集思广益未尝不可。
三个人来到包厢,姬辰屏退左右,就连添酒的侍女也没留一人。
苏泽看这阵仗,就知道姬辰今日要说之事不简单。
“今日朝会,使者带来了炎国的最新消息。炎君欲与吴齐君主白宜相王。”
措辞越简单,字越少,事情越大。
苏泽皱起眉头。
相王之事本身不足以让他动容。在他看来这是历史的必然,早晚的事情。
让苏泽在意的是这样的变化会给列国的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对自己融入这个时代带来怎样的影响?
“令人惊讶。”
荀仲没有这么淡定,“三君这是彻底将天子的脸面往土里踩啊。”
不仅是踩脸,他们甚至还想彼可却而代之呢。
苏泽心中嘀咕。
“这确实是件大事,朝堂之上君臣如何反应?”
苏泽询问道。
“相国主张不予理会,上将军认为不妥,最后朝臣商议的结果是派一德高望重之人前赴宜城主持大局随机应变。”
姬辰简单一句话说明了朝堂上的结果。
“最后这个差事应该会落到相国头上,毕竟论德高望重,晋国没人胜得过他。”
荀仲分析道,这并不难确定,明眼人稍一分析就能得出答案。
“晋君如何布置,白宜离宜城不过咫尺,光派使者怕是不太够吧?”
苏泽追问。
“应该还会加强戒备。今日朝堂议事之后,君上私下召见了相国和上将军,若只是派遣一个德高望重之人,传唤相国就是了。”
“召见上将军,应该是要商议兵员调动之事。”
姬辰说道这里微微有些羞愧。
身为堂堂公子,却连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都不清楚。对一国国策莫说了若指掌,甚至连参与都不够资格。
只能凭借蛛丝马迹去猜测,如今还要用这些未经论证的消息劳烦苏泽。
一想到这里,他就觉得无地自容。
“马上就是春日,若是不想耽误农时,能调动的怕是只有玄甲军?”
荀仲看向姬辰,“那好像是上将军的嫡系,曾参与过联陈伐南疆之战?”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