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渔民之村》(1 / 2)
(一
欢迎来到美丽的五一村委会垌心村,这里居住环境舒适,有人口四百余个,村民既卖鱼也爱吃鱼,号称“渔民之村”,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没有其他村子能够动摇这一宝座,这个称号也让村民为之骄傲至今。
以前小镇水资源严重缺乏,后来靠着勤劳的人民不断挖掘池塘,自此天堂镇有着上千亩鱼塘,其中我们村就拥有大大小小的鱼塘超过二十亩,保有量是镇上所有村子里最多的。
有鱼塘自然就会有鱼,有鱼就会形成规模,有规模也就有产业,有产业那就有就业,有就业就有种类多样化,有种类也就有食法多样化。
与其到大城市为人打工,不如在小农村当个老板,这是祖辈经过打打杀杀的时代后自带的固有思想,既拥有事业,又能留在家里照顾家人,何乐以不为呢?
养鱼而又卖鱼,收入想必不低,三餐温饱绝对不成问题,况且鱼的营养价值高又价格便宜,比猪肉以及鸡肉以及鸭肉都便宜不少,吃它的人可多了,这也几乎能保证以后都不会失业。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鱼塘在,不怕没活干;只要有鱼在,不忧没钱赚。
一传二,二传三,三传十,有相约留守农村当鱼老板的,也有相约出外闯荡一番的年轻一代,最终留下来当鱼老板的村民也有一半之多。
留守的渔民,都会选择耕上至少一两亩鱼塘,本村资源不够的那就到外地租塘养鱼,有的村民甚至去到隔壁阳春市租大鱼塘养鱼,养大的鱼就拿到市场去卖,每天在市场上固定时间段摆档卖鱼。
细数镇上菜市场里几排密密麻麻的鱼档,超过8%是垌心村出品的鱼老板,它们引领着行业的良性发展,可谓占据大半江山,独领风骚数百年。
(二
为了保证鱼的新鲜度,让客人看见鱼儿有一种活蹦乱跳的冲劲,所以每一条都是刚从鱼塘捉起来,然后新鲜杀宰送到客人手里,最后成为餐桌上一道美味的菜肴。
因此不是提前一天把鱼捉起来放到自家门口的小鱼池里放养着,而是每天在最漆黑的夜里赶到鱼塘,再穿上定制的捉鱼服装,用渔网把鱼儿捞起来。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粗暴,可起码要花费两个小时。
凌晨四点,此时绝大部分的村民还在熟睡当中,做着不可一世的梦。然而这已经是渔民们该出发去鱼塘捉鱼的时间,他们准时醒来,随后便穿上捉鱼服装开摩托车往鱼塘方向走去,要赶在天亮之前把两大桶鱼运送到市场去卖,这是赶集的最佳时间段,也是菜市场里迎来第一批客人的节点。
隔壁屋的叔公也是渔民,每天凌晨四点准时在门口为摩托车打火,摩托车开着大灯缓缓地从家门口穿过,由于我睡觉的房间也是靠近门口,所以这些年来都尝试过无数次被凌晨的摩托车声吵醒,每当醒来却不是为被吵醒而苦恼,反而会有些许感慨,叔公在五十多岁的年纪里都选择起早摸黑,为了生活是如此的拼搏,我是不是应该要更加努力读书呢?
天色刚刚微亮,渔民就已经摆好摊位,把所有的活鱼放到一个长方形的专用鱼池里,其中不乏有皖鱼,大头鱼,鲮鱼,鲫鱼,鳊鱼等等。一切已准备就绪,坐等客人的到来。
有着二十余年使命却早已破旧不堪的天堂农贸菜市场也于今年完成翻新整改,由县统一管理的菜丁家园搭建的智能菜市场极大程度改善了菜市场的卫生整洁及整体布局,这也让渔民们获得一个更舒适的摆档环境,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干净利落的老板。
“靓仔,过来买鱼啦,吃草长大的清水塘皖鱼,没有吃过任何饲料,香嫩爽滑且肉质结实,你看看。”
“看起来这条大皖鱼真不错喔。”
“就是呀,鱼头豆腐滚汤,其他的就姜片葱花清蒸,多完美。”
“那好吧,多少钱一斤呢?”
“九块钱一斤而已,很便宜。”
“就要这一条吧,给我把鱼头砍成两半,其他部位砍成均衡的几块就行。”
“好嘞。”
“靓仔,搞定啦,拿好哈,一共三十六元。”
“好的,微信支付三十六元成功了。”
生意红火的时候,早上十点就能把两桶超过一百斤的鱼卖光。遇上节日,鱼往往是供不应求的,不到九点就会被一抢而光。平常日子的时候,到中午十二点前就会卖光,随后收拾东西回家吃饭,然而这不知不觉就已经工作了八个小时。
这可还没下班呢,回到家吃过午饭后,马上爬上床好好睡觉补一眠。下午四点左右,醒来后也没闲着,又马不停蹄地开着摩托车去到鱼塘,到附近的草地里割一大堆草儿,这是喂给鱼塘里的鱼吃的。
这样一个来回,两个小时悄然过去,似火的太阳也刚刚蜷缩着身子下山。日没出而作,日刚落而息,日子就是这样每天重复着,却丝毫没有疲倦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