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 柿子煎饼(1 / 1)
煎饼,是沂蒙山区人早期的主要食粮,由玉米做成,经由多个工序制成,便于储存,但口感一般。
柿子煎饼,是姥娘对我的爱,是姥娘在我小时候能拿的出的最好的礼物,自从生活好了、煎饼吃的少了后就没有再吃到过。
小时候的煎饼要经过玉米磨面、玉米面发酵、上磨碾细变成糊糊(叫做煎饼糊子,最终由家里的娘在鏊子上摊成薄薄的圆形后就可以吃了,技术好的娘摊的又薄又脆,差点的就厚多了,口感也差很多。
摊煎饼是一项技术活,糊子如果发酵太厉害,煎饼摊出来就是酸的,刚刚好的话就是甜的。
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酥酥的甜煎饼,尤其是刚摊出来的,我记得我最多一次吃了8个,吓得我娘不敢让我再吃,怕撑着我,那一年,我7岁。
姥娘是远近闻名的做饭好手,尤其是蒸馒头和摊柿子煎饼。
柿子煎饼的制作工艺和普通煎饼基本一样,只是在糊子里多一了一种东西,就是秋天老家的牛心柿子的汤汁,需要自然成熟变软的牛心柿子,扒皮,然后把汤汁打碎后加入到煎饼糊子里,由此摊出来的煎饼带着淡淡的柿子香味,还有淡淡的甜味,在小时候的自己看来那就是人间美味,毕竟别人的嫲嫲(奶奶和姥娘(姥姥不大会。
那时候的姥娘还很年轻,能轻松的爬山高高的柿子树,在树枝杈间自由穿梭,够那一个个的吽柿(熟透了变软了的柿子,是农村老家的一种叫法。水柿(一种老品种的磨盘柿子,是沂蒙山区常有的一种老品种的树往往比较矮,枝丫茂密,需要矮下身子。牛心柿子(外形酷似牛心而得名,是沂蒙山区尤其是辛寨制作柿饼的主要原料的树往往比较高,就需要比较好的爬树技术和良好的体力。
那时候的柿子算是经济作物,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小心翼翼的把柿子用扁筐、架筐、椽子等摘下树,等着贩子上门收,换来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变成子女们的书本费、过年穿的新衣裳。枝头仅剩寥寥无几的吽柿,孤零零的挂在枝头,姥姥便是他们最后的归宿,被剥去皮,化成汤,落在糊子盆里,最后变成香喷喷、甜兮兮的柿子煎饼,变成儿时小伙伴羡慕却没有的美食,这样的日子持续到舅舅们都成家立业。
现在姥娘八十多岁了,农村人的生活也好了,真正还摊煎饼的基本没有了,虽然我家还有鏊子但也多年没再用过。
如果时间允许,我希望可以定格在姥娘还能摊柿子煎饼的那时候,毕竟这样姥娘就可以一直年轻。
或许,我怀念的不是柿子煎饼,是那时候的奶奶、父母、兄弟、姥娘、舅舅和其他亲人,现在已经好多人不在了,再也触摸不到他们,感受不到他们的音容笑貌。
柿子煎饼,是我的珍贵回忆,或许不止属于我自己,也属于你,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