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定御史台(1 / 2)
熊槐将设立御史台的想法抛给了政事堂,讨论通过后就将正式颁布。
楚国现有官制,令尹主政,上柱国主军事。令尹之下有左、右尹。左尹负责协助令尹处理政务,右尹负责司法刑狱。另外令尹之下还有工尹等负责专业事务的官员。
原本上柱国只是拱卫郢都安全的武官,后来慢慢地成为了武官之首,掌全国军事。大司马负责具体的军事作战,左右司马作为大司马的副手,协助大司马制定作战策略,或者独立带兵。
令尹为百官之长,但有时也会带兵打仗。
总体来说分工不甚明确,职责界限不清晰。若是碰上无能的国君、强势的令尹,军政被一把抓,也不是什么好事。
御史台是熊槐向楚国中央官制动的第一刀,效仿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秦汉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主管全国行政,太尉负责总揽全国军政,御史大夫则负责皇帝与群臣的沟通并负责监督群臣。
自秦起始至两晋,各个封建王朝都是以三公九卿制作为基本的中央官制构架,直至隋文帝创立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才宣告结束。
楚国的令尹相当于丞相,上柱国相当于太尉,如今新置御史大夫,如此三公之前身便有了。
景华既出任御史大夫,便不能再兼任左尹。熊槐原本打算取消左尹,但是左尹原本负责的事务总要有人接住,总不能让令尹亲自处理吧,总归是需要有人来做,索性便暂时保留着。
左尹该让谁出任呢?令尹、右尹都是昭氏之人,这左尹势必要慎重选择。
熊槐想了许久,决定让郑康担任左尹。郑氏这几年为楚国经商赚钱无数,而今更是参与了信鸽的培育。郑康虽是商贾,但其做事稳重,也未谋私,这一点熊槐也是清楚的。对于这样的人,是需要给予赏赐的。
是以,在熊槐的提议中,景华去职左尹,任御史大夫;郑康升爵中大夫,接任左尹之职。
当然,偌大的御史台可不止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还有主簿、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官职名字是熊槐定好了的,各个职位的人选由政事堂讨论而定。
设置御史台,没有人反对,毕竟国君也在监察范围之内,御史台就像一条条绳子,不仅绑住了百官,也绑住了国君。
景华出任御史大夫没有异议,但是屈原出任御史中丞却遭到了反对。
反对的人是昭阳,“大王提议中,御史中丞乃是御史大夫之貳,屈原虽然担任数月的巡查使,然其毕竟是百家学院的学子,初入朝堂便出任要职,臣怕屈原过于年轻,缺乏朝堂历练,难以服众。”
其实昭阳倒不是有什么别样心思,实在是屈原太年轻了,即便熊槐喜欢屈原,也不能揠苗助长,如此恐对屈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