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旱轮作(1 / 2)
在一场小雪中,楚国迎来了新的一年,楚王熊槐五年。
郢都原本极少落雪,但这几年真是一年比一年冷。
郢都人还在因为落雪而兴奋,熊槐却心有忧愁。他知道人类历史上是有寒冷期与温暖期的,而对古代中国来说,冷暖期交替是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时期。以熊槐这几年的体会,如今怕是已经进入了寒冷期。
他突然想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是游牧经济,完全靠草原来养活自己,当气候变冷时,草原生长很差,得不到充分的食物供给。在这时候,就会向南方的汉族政权发起进攻,以获得食物。
而南方此时也变冷,粮食等物资也会大幅减产,从而综合国力有所下降。
所以北方外族入侵频繁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一个气候变冷的大背景下,迫于生存压力造成的。所以,在气候寒冷时期,中原王朝将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古代中国一直是农业立国,严重饥荒必然引起动乱,进而影响各朝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和物质文明的演变。
对于楚国来说,自然不需要担心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熊槐担心的是气候变冷导致的自然灾害以及粮食减产问题。
气候非人力所能改变,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却是可以的。
在北方,无论是贵族还是奴隶,赖以为生的粮食都是粟、黍,而两者之中粟右占了绝对优势。正是因为如此,传说中的农神乃有后稷之称,稷就是粟。
而在南方,则是水稻。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与钱塘江流域由中国先民完成驯化后,逐渐北上、南下,传入中国各地乃至境外。
中国历史早期经济最具优势的地区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南方则处于地广人稀、开发落后的状态。然则,为何后来经济南移,南北的经济地位出现逆转?
因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无论经济重心在北方还是南方,获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而南方有着北方不具备的农业生产优势,那就是江南一带的亚热带气候,为这片土地提供了农作物复种的条件。所谓复种,便是一年内同一块土地上可种植一次以上农作物,多种一次就意味着多一次收成,若一地拥有高于其他地方的收成,自然就具备不同寻常的经济地位。
但是,资源禀赋的优越并非农业技术进步的绝对条件。纵观历史,唐宋之前南方农业技术一直滞后于北方。当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拥有几千年中华文明政治中心、经济重心地位时,江南一带还处于农耕兼渔猎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