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张仪请辞(1 / 2)
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秦之四塞”。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东西各开一门,唯出关东行,沿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为兵家要地。
楚军克丹城,俘魏章,兵临武关。
消息传到咸阳,举国震恐之情犹甚当日五国联军陈兵崤塞。
函谷关、武关,秦国安危最紧要之两大关城,如今一个旦夕可破,一个将遭刀兵。
何以至此?
这恐怕是秦人们这几日不解之问。
今日之秦国比及穆公之时尚要强大,穆公之秦国能称霸,而如今之秦国却有亡国绝祀之危。
此孰之过?
且不说三百多年前之穆公。自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天下诸侯称战国。秦自献公即位,元年止从死,二年徒治栎阳,六年初县蒲、蓝田、善明氏,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盖仿效魏之法制而有所改革,开此后商鞅变法之先路。及至孝公发愤于西陲,用商君,急耕战之赏。西斩戎王,南破强楚,虎视六国,倾夺邻国而雄诸侯。
今上以公孙衍取魏之河西,进而虎视河东,其后称王。再后用张仪连横三晋以制齐楚,秦楚自此交恶。关东各国始惧恨秦国,乃有公孙衍以纵破横。
秦王宫,书房内。
“啪!”秦王嬴驷将手中奏折扔到了地上,怒喝道:“一帮混账!”
一旁的樗里疾暗自叹息,这已经是楚军兵临武关消息之后的第八份同样内容的奏折。对于这样的奏折,秦王由最初的嗤之以鼻,渐而愤怒,到如今的怒不可遏。
这八份奏折几乎都是出自关西王室贵族亦或其依附者之手。奏折内容无一例外,矛头全部指向相邦张仪。
嬴驷愤怒只因除却即位那一次,每逢大变,关西贵族中的守旧势力总是站在他的对立面。
秦国都原在雍城,献公即位后欲锐意改革。然雍城贵族保守势力太大,他们极力反对改革,时常发动宫廷政变。献公初立,若直接与其爆发冲突,无异于自寻死路。
于是,献公便迁都栎阳。如此一来,秦国就形成了栎阳和雍城、东和西对抗之格局。栎阳是献公建筑的都城,是新兴势力的中心;雍城是秦国的旧都,是保守势力的中心。国内两大对立集团分居东、西,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的矛盾得到缓和,献公才得以对秦国进行改革。
可以说秦献公为其后的孝公商鞅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便如此,商鞅变法还是深深得罪了保守派及太子嬴驷。
嬴驷即位后,为了稳住保守势力,同时也为私怨向商鞅实施了报复。保守势力以为新君会重用他们,然而他们的盘算落空了。嬴驷即位后并没有重用保守势力,反而继续推行商鞅变法,重用公孙衍、张仪这些关东的外国人。
保守贵族们岂能甘心被冷落?
是以,每当新兴势力的代表人物出现问题时,他们多半会落井下石。
张仪这是第二次被保守势力攻击。上一次是五国合纵攻秦之初,彼时谁也没有料到联军竟然能团结到这种程度,攻秦一年多始终没有放弃。那次风波因为嬴驷对张仪的支持不了了之。
然而,这一次却不一样。
这一次是因为张仪夺取魏国陕城而导致魏国发起合纵攻秦。如果说五国攻破函谷关,秦国还有机会,而一旦楚军攻破武关,秦国就真到了亡国的绝境!
保守派们害怕了,这种害怕失去的情绪促使他们联合起来,频频向张仪、向秦王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