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迷惑(2 / 2)
也理解了为何夫差即使国都被越军围攻也要坚持完成黄池会盟之后才匆匆回师援救,他争得便是一个霸主的名分。
只不过自战国以降,天下诸侯已经不在将周天子当作一回事,诸侯伯长这个霸主的名分业已过时。无论魏文侯、楚威王、齐王田因齐、秦王嬴驷,还是他楚王熊槐,争得都是霸主之实,而非霸主之空名。
现如今,就连楚国并未实际战胜过的齐国也间接认可了楚国的地位。
熊槐自己也没想到,楚国仅用了八年的时间,便超越秦、齐,成为第一战国。
与晋文、楚庄的一战而霸不同,楚国今时之地位,靠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靠的是将秦国这个关东诸侯眼中的‘虎狼之师’打得蜷缩在关内获得的。
而这个地位,熊槐自认为起码有一半要归功于他,是他凭借着跨越历史长河的经验,悄然扭转了楚国前进的方向。
楚国全境推行州郡县三级制,限制封君,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政治体制,使文、武、监察三权初步分立;提拔中小贵族以及他国人才,平衡屈、景、昭三氏的势力;推行府兵制,将现行的全民皆兵向兵民结合推进,大大提升了楚军的作战能力,却未大幅增加国府的财政支出;发明造纸术、印刷术,在郡县建立郡学、县学、图书馆,将知识下放到庶民这一层次,为将来庶民出将入相、冲击贵族对朝堂势力的垄断埋下了伏笔。
曾经风光无限但来到楚国后黯然失色的田忌、孙膑,在他手下创造了新的辉煌;王珏、甘茂,一个历史上籍籍无名如今却是熊槐心中未来楚相的不二人选,一个原本做到了秦国相邦,才能毋庸置疑;乐毅、魏冉、苏秦这些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如今也在楚国,他们是楚国的未来。楚国老、中、青三代,文武之才济济,冠绝天下。
想到这些,熊槐难免有些自得。
他又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曹操,他二人一个雄踞淮南虎视中原,一个独占北方,皆有一统之大志。跨越历史长河,两人相视一笑。
第二日,熊槐召集政事堂要员们议事。熊槐满面红光,一众大臣也都面带喜色。
“今日召集诸卿入宫议事有三题。其一,外尹杜赫于苏秦游说齐、宋、燕、赵、中山五国联合驱逐张仪离魏大功告成,下一步如何施行?其二,巴蜀之现状;其三,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巴蜀,要选定下一步之目标。现在我们先议逐张仪一事。”
令尹昭阳率先说道:“臣以为当使者与大军并发,楚、齐、宋、赵、燕、中山六国使者入大梁,示之以公子高之手书,同时各国屯兵边境,一旦魏王拒绝驱逐张仪,则六国大军进逼魏境,魏王必屈而逐之!”
“同时逼使魏王接纳公子高归魏!”鹖冠子说道,“待公子高取得公孙衍的支持,我们亦暗中支持公子高与太子争位!以公子高那时之声望,魏国国内支持者必占多数,击败太子有很大成算!”
“然魏王纵然被迫重新接纳公子高,其心中必充满怨恨,即便公子高声望盖过太子又如何?王位传与谁,只在魏王一念之间。”田忌肃然道。
“那就逼迫魏王传位公子高!”昭阳又道,语气中充满了霸道,“大王,臣愿屯兵楚魏边境,只要魏王不同意,臣便率军杀入魏境,迫使魏王屈服!”
“不妥!”田忌阻止道:“令尹,楚国如此强势,怕会引起天下诸侯自危,请三思!”
“上柱国多虑了!”昭阳不以为然,“楚国攻魏是迟早之事,此次正好趁机夺其地。且赵一向与魏不睦,只要我军动手,赵军必紧随其后。而燕、宋、中山之流,不足挂齿!至于齐国,我预料其巴不得我军攻魏,楚、魏相善并不是齐人所乐见。”
“臣以为令尹言之有理!”鹖冠子说道,“臣还以为,楚助公子高夺位,事成之后公子高须以十城相赠。”
熊槐心动了,听昭阳与鹖冠子这么一说,此次可真是千载难逢之良机,他笑道:“上一次楚魏大战,楚国已经占有了汝水之阴,此次莫如将颖水之阴、汝水之阳收入囊中?”
“臣以为可!”昭阳又道。
“臣愿领兵!”屈匄请缨道。
“臣亦愿往!”昭雎也说道。
田忌暗自摇头,他知道开疆拓土的诱惑不是什么人都能抗拒的,原本这也无可厚非。他担忧的是众人包括大王在内,心态已经出现变化,不似先前那般谨慎了。他也看得出,大王其实内心已经倾向于昭阳的计划。一方面自己并没能反驳昭阳,另一方面昭阳说得也不无道理。他内心总有隐忧,以他对田婴的了解,齐国参与对张仪的讨伐,是意料之外之事。
这时,杜赫仿佛想起来什么一样,说道:“大王,臣此次使齐,遇到了东周公子,周最!”原来杜赫此前相熊槐禀报时,并未提及此人,但因为田忌的反对,也让他觉得事情有些不同寻常,周最前后的变化实在太大,他当时并未深思,现在想来,或许是有问题的。
这样可能会影响大王决断之事,杜赫不敢隐瞒,哪怕只有一丝可能。
“周最?”果然,熊槐听到这个名字之后眉头紧皱起来。
但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周最此人,他们只知周最曾在秦国为质,甚至连他前两年回到东周亦不知。在他们看来,五国合纵弱秦之后,东周抛弃秦国这个靠山,投向齐国也是良禽择木而栖,而周最前往齐国寻找出仕的机会也是明智的选择。
熊槐突然喃喃自语起来:“周最...秦国...齐国,没有道理啊!周最不是应该游说田婴拒绝楚国才合情合理吗?为何齐国反而同意了楚国的要求呢?”
众人见状也都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