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九、武州(1 / 1)
赵锋接旨后感到振奋是肯定的。这么多年来他也算得上身经百战了,而且爵位还可以往下传,这就相当于给了后人一份保障。自穿越以来,赵锋凭借着自身的诡异能力和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获得了现在的地位,说轻轻松松那是不可能的。作为南阳的威远伯,不得不说是时势造就了他。才三十多岁的赵锋有些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不仅是对家庭的,更是对这个时代的。只是,目前得他暂时还没想得那么深,也不知道未来具体要做些什么。
随着赵锋的升迁,石码头镇羽林卫的镇将一职由他一直以来的副手徐虎接任。徐虎这些年在赵锋身边任劳任怨且老成持重,羽林卫在他手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三员偏将中的冯辉跟着赵锋到武州,欧阳晃和常茂则继续留在了石码头镇。新任的镇东将军罗桓带来了五千人马,其中四千人都是原先石梁镇的太仓卫,还有一千则是从新京调过来的禁卫军。到达武州后又在州内招募了五千人马,基本上把附近的难民收罗了一个够。按武阁的指令,罗桓不仅有权调动武州全境的一万人马,羽林卫的八千人也在其麾下听调。作为镇东将军的他很罕见的拥有接近两万人马的兵权,这是南阳开国以来十分罕见的。
罗桓对赵锋的印象很不错,毕竟这小子是南阳王的爱将,得罪他就是直接跟王上过不去。再说赵锋也很低调,和那个用鼻孔看人的靖边伯黄帅是完全不同的,于是两人相处得还比较愉快。罗桓膝下无子,唯一的一个女儿也早早嫁人了,一贯都是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事。和赵锋商议之后,罗桓将手中的兵力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五千人外加羽林卫的两千骑兵交给赵锋镇守武州的边境重地铜城,剩余的五千人由他亲自统帅留守州治所太元城。赵锋领军来到铜城后,有些自嘲的感到自己虽然职位晋升了,但手中的兵力居然还少了一千人。不过铜城附近有大量的良田,其富庶程度远远超过了石码头镇和之前的明州故地。他任命不久前献计水灌铜城的那个土木鬼才郭四为校尉专职修缮铜城城墙。郭四深感其恩,领着手下一帮人日以继夜的搞基建。虽然想把已经垮成了一片废墟的城墙给重新修好肯定需要时间,但现阶段武州一没大的战事,二来居民又有钱,他们对修城墙这件事那是相当上心,所以整个修缮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赵锋认真的计算了周围这些田地的产出,很惊奇的发现仅凭这里便能够供应武州军和羽林卫两支人马的日常军粮了,看来这里真的是一方宝地。
带来的五千人马当中有当年和赵锋一起参与应山城之战的三千太仓卫的大盾兵,这支精锐没有因为石梁镇的裁撤而被遣散。赵锋仔细研究了这支人马的特点,发现他们的战法还是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的。之后对上北狄人说不定还能收获奇效。剩下的两千人马则由明州流民组成,这些人目前基本上没有任何战斗力,只能先操练起来再说了。
武州基本上延续了燕国的明州虢州的重镇分布,依然将太元城作为州治所,铜城作为边防要塞。赵锋麾下的校尉郭四为了表示与之前的生活彻底割裂,自己把名字改成了郭志,并请赵锋给他起了个表字“子韧”。在郭子韧的规划下,新建的铜城城墙虽然没有之前高,但地基打得极牢。还在城外修筑了一个规模颇大的马场来驻扎赵锋麾下的骑兵。三千太仓卫被改名为“大盾营”,由从金吾卫调过来的偏将军曹灵统领。曹灵字文广,也是赵锋的老部下,为人踏实肯干,是一员忠勇之将。之前他在上林卫的时候就善于统领辅兵作战,在金吾卫中也一直担任步卒的指挥官。他将协助赵锋完成对大盾营的改造,让这支人马成为边境的一支强军。两千新兵由赵锋亲自操练,他们平时除了完成规定的训练之外,还会被派遣到铜城的几处工地上帮忙。铜城的世家大族们虽然不懂军战之事,但看着这支充满活力的武州军也感到了一种之前从没有过的安全感。于是都花了大价钱来犒军,让这些在工地上干活的原明州流民们都赚了不少。其实这种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明显是有些违规的,但赵锋却觉得很正常,毕竟是按劳取酬嘛,时间一长自然也没人说什么了。
赵锋离开石码头镇之后,把家眷也迁入了铜城。相对于新建的石码头镇而言,铜城显然要富庶得多。为了表示对安东将军的尊重,铜城的豪族们专门找了一处大宅子给赵锋一家子住。为此老娘专门跟赵锋说这些年老是搬家的,总要彻底安顿下来。之后赵家也得像那些大族一样有个自己的窝。铜城这个地方好是好,但离边境还是近了一些。所以最好还是让新京的赵锐早点成婚,然后把家人都安置到那里才好。赵锋对此深以为然,便给赵锐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催婚信。
赵锐的那个相好如意,现在跟着赵锋一家一起来到了铜城。赵锋把这丫头的来历跟老婆姚沙沙说了一下,把她吓了个半死。不过赵锐既然喜欢,那么当嫂嫂的自然也要帮一把。夫妻俩合计了,就说她是寒山城里被屠城后逃出来的大户人家的女儿,流落到铜城后被姚沙沙看中带回家中。正好老娘看他也挺顺眼的,就进一步撺掇她老人家把这丫头许配给赵锐。本来对这种家道中落流落在外的女子老娘是看不上眼的,不过这些年赵锋变得权高位重,赵锐这边能娶个相对单纯的也还行。左思右想之下老娘也就答应了,赵锋把这件事也写在了信里,赵锐要是还敢唧唧歪歪,他就要作为大哥行家法了。
赵锋这边还在等赵锐给自己回信的时候,武阁居然给边境传来了急件。由于事涉机密,他被镇东将军罗桓给召到了太元城。原来将张伟的东州军打垮之后,燕国北军上下对朝中没有任何赏赐十分不满,少数激进派的武将甚至公开宣称天命帝赏罚不明。车骑将军夏侯礼为此专门进行了弹压,但效果并不明显。为此天命帝居然很有想象力的请南阳的武州军在北军的侧后方进行监视,必要时可以动用武力。罗桓和赵锋对此哭笑不得,北军经历了幼狮城之战后的确有点损失,但总兵力仍有七万余人。武州军加上羽林卫总共也不足两万人马,而且武州和北军之间还隔了燕国的好几个州,这监视简直是无从说起。两人商议之后,认为此事纯属燕国的内政,区区武州军实在没有能力去干预。
如今夏侯礼的北军在一无赏赐,二无补充的情况下回到了原先的防区。军中怨声载道不说,连徐进、何渊等高级将领都是怒气冲冲。他们认为既然朝中觉得他们拥兵自重,那么还不如真的做几件能震动朝局的大事来让天命帝看看到底是谁在保家卫国。正巧此时北狄五万大军完成了集结,似乎是想南下进犯。夏侯礼急忙派出大量的精锐斥候,想弄清楚这次北狄人究竟想要干什么。
南阳镇东将军罗桓也收到了消息。他觉得就算北狄人真的再次南下,也不大可能打穿燕国北军的防线,至于武州更是安如泰山。赵锋对此却有点自己的想法:北狄军的两万精锐骑兵刚刚从幼狮城的北面退回,劳师远征一无所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重新集结透着一股诡异,而张伟在湛州的残部也通过海路跑到了北狄境内,还带去了大量的粮草和军械。听说张伟在北狄受到了阿马德王的礼遇,被北燕的傀儡皇帝天顺帝任命为了大将军。由其统一指挥北燕的三万华族人马。这此集结的五万人马里面如果真的有张伟所部在的话,说不定是个不错的战机。
正巧夏侯礼又对武州军发出了协防的邀请,赵锋便向罗桓请命统领麾下的两千骑兵前往助战。武阁早就指示如果北军有类似助战的请求,必须由赵锋领军参与。所以罗桓也没说什么,直接把赵锋给派出去了。军中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反正安东将军天下无敌,打仗就打仗呗。赵锋一到夏侯礼营中就受到了重视,他的座次和北军大将于敦几乎一致,这可完全是把他当自己人了。不过赵锋对此并未过多表现自己的情感,毕竟现在战局到底是怎么回事都还不清楚。作为客将,还是少说多做,谨言慎行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