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名师高徒铸天青(2)(1 / 2)
严和住的是西厢房,对面东厢房是他的师弟李思源的起居室。此时正值夏季,屋外蝉的叫声从傍晚起就没停过,一阵一阵地闹得欢。天色已经很晚了,严和仍在油灯下挑灯夜读,他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名叫《张氏遗录》的书,此书由他的师傅张远结合张家世代相传的一本笔录里的内容整理编纂而成,书上记载了自祖上起张氏几代人的制瓷经历,他的师傅张远这些年苦心钻研出来的制瓷要领和心得,以及他的师傅提出来的诸多没有来得及实践的设想。他的师傅完成了此书后便亲手交给了他,告诉他书本上的东西都只是理论,要想让理论变成现实还得需要通过实践,并叮嘱他不要改变了刻苦钻研的初心。期间严和去上了一趟厕所,从屋里出来的时候他看到对面东厢房的灯还亮着,透过窗户能清楚地看到师弟李思源的身影,回屋的时候他本想上前去打个招呼,但转念一想又打消了此念头,回到屋里后便熄灯睡去了。
第二天一早,严和刚要出门,便碰上一中年男子来给他送早餐,中年男子先是很有礼貌的向他问候了一声,接着便传话叫他吃完早餐后到手工坊去,说他的师弟李思源在那里等着他。早餐包括一碗热气腾腾的粥、一碟配菜、几个馒头,严和想都没想当即端起碗大口吸了几口粥,然后抓起一个馒头便扬长而去了。
严和出现在手工坊的时候,那里已经围了不少的人,那些人看到严和来了便自发地让出一条道来,严和穿过人群来到手工坊的中央,看到他的师弟李思源一手托着下巴站在一个炼泥池边,池里有几个光着膀子的青年卷起了裤腿赤脚在泥上使劲地来回踩着。这样做除了可以增加陶土的韧性,更重要的是要将泥里的空气排除,否则烧成后极易产生气泡。
“看来师弟还是将我的话听进去了。”严和一边向李思源走去,一边笑道。
李思源听到他的师兄严和的说话声,立刻向他看了过来,同时忙向他招手说道:“师兄可算是来了,过来,快过来,看看他们练的泥怎么样,你给指点指点?”说完,眼睛又回到了炼泥池里,等了一下又对他的工匠说道:“告诉你们,你们的福气来了,师兄在的这段时间,你们可以随时向他请教,若能得到师兄的亲手指点,说不定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匠。”
炼泥是一件最基础的事,他的师弟李思源却以此来抬高他,让他一时不知所措,严和在原地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接着又在师弟李思源以及众人的催促声中来到了炼泥池边,他蹲下来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揪了一小块泥,捻了捻又仔细看了看,皱着眉头说道:“这个泥料粘性和韧性都不够,不是做上等瓷器的好材料。”
“我们一直用的都是这种陶土,烧制出来的瓷器也并不差,师兄何出此言?”李思源心头一紧,十分不解地问道。
“师弟听说过君王瓷吗?”严和站起身来,拍了拍手,不慌不忙地向他的师弟问道,见他的师弟回答不上来,他立刻又说,“君王瓷即专供皇帝及皇族使用的御窑瓷,与普通瓷器最大的差别在于,用料之讲究,技艺之精湛,器型之美观。师弟想想,皇家用品何等尊贵,岂是一般的原料所制,所以用现在的这些泥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只能算是普通的瓷器。”
“以师兄之意,这就是我烧不出天青色的原因?”李思源好像一下明白了过来,诧异地问道。
“制约的因素有很多,我也说不准,但原料是其中之一。”严和面露难色,发出感慨。
“这么说就算是解决了原料的问题,也还是烧不出天青色,对吗,师兄?”李思源感到十分的迷茫,但心里同时又十分的明朗,“玛瑙入釉”、“君王瓷”等新鲜的词汇不断地刷新着他的认知,他越来越觉得他师兄的身上有着越来越多的让他感兴趣的东西。
“这件事的确难办,不过在难办也总得要想办法解决,当务之急是要先解决原料的问题。”严和镇定地说道。他的师弟李思源突然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这一点倒是让他感到有些意外,按照他师弟以前的脾性,就算只有三分理也非要论出七分来才肯罢休。
“师兄认为到哪里可以找到上等的制瓷原料?”李思源好奇地问道。
“我现在也没有头绪。”严和摇了摇头,回道。
李思源的心里还装着另一件事,这件事如鲠在喉,让他忍不住要一吐为快,他看着满池的陶泥说道:“我还想着今天要跟师兄来一场堂堂正正的较量,师兄说以前都是故意让着我,所以我才侥幸获胜,所以……。”后面没说出来的内容是关于他们师妹的,关于这一点,他们师兄弟俩都一样,说到有关他们师妹的时候都戛然而止。
“我说过这话?”严和一听,紧张地问道,不过很快他又镇定了下来,很是自信地说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喝酒的那天晚上师兄当着大家的面亲口所说,师兄难道忘记了?”李思源提醒他的师兄。
“是啊,是啊,大师兄当时喝了很多酒,然后就说了那些话,我们大家都可以作证的。”有几个人笑着围上来插话,不过他们都只是实话实说,并没有偏袒谁和针对谁的意思。
“真说过?”看到大家都出来作证,且语气又十分坚定,严和不得不重视起来,立即凑到他师弟李思源的耳边小声地问道,“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师兄不记得了也不要紧,只要师兄记得我们接下来的一场约定就行了。”李思源一本正经地说道,说完便要先行离开,刚走出几步又回过头来说道,“我想师兄不会忘记的,对吧?”
严和以为他的师弟是因为生气才这样说的,当即就悔恨自己当时不该喝那么多的酒,于是赶紧向他的师弟道歉:“师弟,那都是酒后之言不足为信,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等他把话说完的时候,他的师弟早已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