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爆炸(1 / 2)
朱瞻埈还想再挣扎一些,看向二人倔强道:“皇爷爷,我觉得火铳不一定就比弓箭差,相反,孙儿倒是认为火器才是未来战争的主流。”
朱棣对此倒是没有反驳,反而赞同的点了点头,他当初靖难的时候火器可是出了很大功劳的,尤其是红衣大炮,可谓是无往不利,他意识到这点后登位后还特意设立了神机营,与五军营三千营齐名每次随朱棣出征大漠。
朱棣也知道此时朱瞻埈心中怕是不服气,以此找借口想要混过去,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你这话皇爷爷倒是不反驳,但是火器也有许多缺点,比如精度差射程低,若是遇到雷雨天或者阴天一个处理不当,火药很容易受潮,若是太过倚重火器,这对于真正的战争来说,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大规模溃败。这些你可知?”
朱瞻埈点了点头,对于这点他今天已经亲眼见识过了,但依旧不为所动,认真道:“可皇爷爷想过吗,这火器出现不过百年不到,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弓箭这些却已经经过上千年的使用,迟迟没有改善进步的空间,说明它的潜力已经到这了,而火器不同,孙儿觉得其中大有可为。”
朱瞻基此时听完这些心中不服气了,觉得自家弟弟太过好高骛远,教训道:“二弟,你既然也说了弓箭经过上千年的使用,但是迄今它都没有淘汰,所以足以说明弓箭的存在是极具道理的,而且弓箭操作简单,也比火药更容易保存,正面战场反而不容易出错,所以二弟你还是乖乖随我习武吧,太过依靠外物对你不好。”
朱瞻埈心中诽谤不已,要是弓箭真有这么好用,热武器的出现还有什么意义,习武?这辈子都可能习武的!
朱棣也补充道:“瞻埈啊,火铳不可否认还是有他的优点的,比如就如你刚刚一般,上手简单,就算什么都不会的普通人也能随意使用,但若是真正遇到了那些弓马娴熟些的老兵,爷爷可以保证最后死去的一定是拿着火铳的你,而且上弹太慢每次击发完之后都有太长时间的换弹期,再就是火炮,虽然威力不凡距离也很远,但是太过笨重,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还需要布置前后车阵,不然极易被敌方骑兵冲散。”
“所以啊,真正想要军力强盛,终究还是多多培养弓马娴熟的健卒方为正道。”
虽然二人说的条理明确,有理有据但朱瞻埈依旧倔强道:“可火药威力更大,更容易造成敌方较大伤亡,孙儿依旧认为火器必须尽快更新换代,虽然目前大明火器领先全世界,但捂得了一时捂不了一世,迟早会被其他国家得到,到时候这些同样会作用到我们头上。再如皇爷爷所说的那些弓马娴熟的将士,但真正比起来草原比我们更适合养马骑射,但曾祖父依旧将元朝灭了,这其中火器的功劳不可磨灭。”
几日各有各的理,一时场面僵住了,朱棣听着孙儿振振有词的话语,一时也不知从何反驳。
半响后,卢深打破了平静,出言道:“陛下,今日二皇孙到我那自己制作了一个火药包,说是有移山填海之能,臣之前就是因为这个跟二皇孙起的争执,反正臣对此是不信的,所以才跟着过来看看,既然一时也没个结果,不妨试试。”
朱棣听闻觉得有些好笑,打趣道:“乖孙,移山填海可是神仙手段,虽然火药的伤害确实不可忽视,但也没有如此夸张,皇爷爷打过这么多仗,火药的伤害我还是比你清楚的多,好了不要再闹了,平白让别人看了笑话。”
面对几人的质疑,朱瞻埈不以为意,反而颇为平静的说道:“既然皇爷爷不信,那我们不妨试试看,看看孙儿做的火药包到底如何。”
朱棣也来了点脾气,看着孙儿胸有成竹的模样,心中略有些不悦,语气铿锵道:“既然你执意要求,那便看看吧。”
朱瞻基站在旁边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显然也对朱瞻埈并不看好。
“纪纲!你去点。”朱棣吩咐道。
纪纲点了点头上前从朱瞻埈手中接过那个火药包,走到了距离众人三十步左右的距离,正常来说这个距离对于众人的安全是绰绰有余的。
纪纲回头望向朱棣,朱棣点点头示意,这才点燃了火药包,然后快步朝旁走去。
在场之人都是见过火药的威力的,面色平静无比。
“大家快跑远些。”朱瞻埈抛下一句话就往后跑去,蹲下捂住了耳朵。
几人见状都觉得好笑,无奈的笑了笑,觉得朱瞻埈有些小题大做了,他们甚至都不确定他第一次做出来的火药包会不会炸。
然而这种情绪在一秒嘎然而止。
“嘭!”随着一声巨大的声音传来,没有防备的几人瞬间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震的耳鸣,还有不少泥土铺面而来,他们甚至依稀还能感受到火药包炸后的余波。
在场之人无不瞪大了眼睛,朱瞻基直接被吓得瘫倒在地,惊恐无比,还有不少文官也是如此,更有甚者都已经吓尿了。
当然最惨的还是纪纲,他当时与众人一般,都对这所谓的火药包嗤之以鼻,点燃后没跑几步就停了下来,结果当它真的爆炸后,离得最近的他是直接被半埋在了下面。
唯有朱瞻埈抠了抠耳朵,对这次的爆炸他还是颇为满意的,他当时制作的时候还生怕威力不够,加的可都是正常两倍的量。
朱棣不愧是久经沙场之人,最先回过神来,面露惊骇之色,猛然转头看向朱瞻埈。
这波又大意了,自己总是容易被这个孙儿的年纪迷惑,时常忘记他梦中的遭遇。
卢深事最为不解的,这个结果与他心中所想大相径庭,满脸不可置信之色,嘴里还不断喃喃自语道:“威力怎会这般大,怎会如此”
朱瞻埈慢悠悠的朝他们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