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萧平(2 / 2)
李云瑞却看透萧平的心思,知道他对自己应该没有恶意,也慢慢放松一些戒心。
这人冒险进入高台寺营救宋廷的战俘,他多半和宋廷大有关联,只怕他就是个宋人,什么契丹马贩子的身份多半是骗鬼的。
李云瑞又看了一眼地上折断的带血箭羽,还有他身边那把血迹斑斑的长剑。
这人冒险救人就是个有胆识义气的,还能活着逃出来就是个有本事的,被自己发现也没有加害灭口的举动。
一个有胆识、有本事、良心也没坏掉的人,倒是可以帮一帮他。
即使心里是怎么想的,还是站在离这男子五六步远的地方,那里离柴房的门口很近,背后的弯刀仍然被他稳稳的握着。
心里想着萧重月教他的那招横断云山,正好可以用这把弯刀使出,如有变故,也足够给他争取到跑出柴房的时间了。
~~~~~
泾州南去的官道上,春风拂面,杨柳依依,春燕呢喃翩翩,衔泥筑巢思归。
年过五旬范仲淹虽须发渐霜,依然精神矍铄,满怀励精之思不减壮年。
官道旁他正与一众送行的同僚把酒道别。自正月以来,西夏与大宋磋商议和,范仲淹在泾州设衙,统领陕西路经略安抚招讨一应事宜。
肃顿边军旧弊,拔擢良才,爱惜兵将,行事廉明,军中风气与战力大有改观;
而对归附的各部羌人,待之以诚,礼贤接纳,收拢人心;
对欲挟胜进取的李元昊则避其锋芒,不再轻冒出战,采取坚壁清野,严守城寨的方略,使李元昊无法以战养战,无可乘之机,北地战局的主导权渐渐回到大宋手中。
宋仁宗对其诸般安边方略大为赞赏,多次下御札询问政略兵事,见北地战事稍宁,便急召范仲淹回京,授枢密副使。
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为谏官,欲对宋夏之战中显现的沉积弊政进行整肃。
范仲淹正要登车时,回头对一位肃重沉稳的将领问道:“种将军,刘宜孙可有什么消息。”
那将领是一代大儒种放的侄子种世衡,是范仲淹经略西境一手提报的将领。
宋朝与西夏鏖战数年,种世衡令行范仲淹的安边方略,招抚羌人,筑城安边,并巧施离间计除去李元昊心腹大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兄弟,立了不少功勋,是大宋西北边军中有名的智将。
“启禀大帅,今晨兴庆府暗探上报,昨夜有人潜入兴庆府高台寺劫囚,杀伤多人,擒生军大索全城,疑是刘宜孙所为。”
范仲淹邹眉问道:“人可曾走脱?”
种世衡答道:“潜入之人劫囚未成,被杀二人,一人逃脱,逃脱之人是否为刘宜孙,还待机宜司暗探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