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杀机(1 / 2)
野利皇后知道自己这小儿子性格浮躁,更有些不知轻重的莽撞,没有长子稳重,更没有长子那般得朝臣推崇赞誉,自他被册封为太子,心中便有许多担忧,总是不忘时时提点教诲他。
~~~
自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提出的条陈十事便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大宋官场迎来自立国以来未曾有的一场风暴。
庆历三年十月,朝廷任命张温之为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王素为淮南都转运按察使、沈邀为京东转运按察使、施昌言为河东都转运按察使。
十条中的第四条择长官,首先见之于行动,范仲淹厉行官员升迁需按照政绩筛选,加强官吏处事之力的考察,奖励能员,罢免不才。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宋仁宗下诏施行磨勘新法。新法实行后,明黜陟也就见之于行动……。
庆历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朝廷对恩荫制度作出新规定,增加恩荫的年龄限制和恩荫范围,但对三品以上官员子孙、期亲、尊属仍用旧制。
庆历四年三月十三日,颁布贡举新法,加强儒家经典在科举中的比重,改进士科只重诗赋为并重策论,明经科重背诵为阐述经义实用。
允许州县立学,增加授学机构,使更多人能读书增益,为朝廷广蓄人才。
新政实施后,恩荫减少、磨勘严密,幸进钻营之人皆失可乘之机,高门贵胄更少了许多推恩之路。
于是毁谤新政的言论时有出现,朝野上下开始暗流涌动,抨击范仲淹、富弼等人结党误国之说渐渐蔓延……。
大宋虽因新政实施而使朝堂风向变得波诡云谲,但并不影响在宋夏合议方面依旧占据主动。
庆历三年整年都在进行着两国议和的拉锯和试探,这一年北边的大辽厉兵秣马,乘西夏疲弱之际,对其虎视眈眈,辽夏之战一触即发。
辽国实力比起大宋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国土更加辽阔,其军队战力更在大宋之上,西夏李元昊迫于形势,终于肯低下头颅,从坚持对宋称男不称臣,到接受去帝号对宋称臣。
至于西夏提出的求割宋土、求割宋属户、求宋罢修延边城寨等要求也被宋廷一并拒绝。
二国相争看的还是各自底蕴和综合实力,从来不因几场边塞战事的输赢而论定局。
宋使邵良佐也一反原来怠慢拖延的官老爷作风,转而变得雷厉风行起来,与西夏鸿胪寺商讨议和细则时一副尖嘴利牙,对西夏提出的条款不断压制消减。
西夏鸿胪寺刚对邵著作郎的风评有所改观,马上又变得恶毒激烈起来,讥讽他无大国雍和宽厚之风,只持商贾锱珠必较之鄙。
邵良佐深得厚黑之三味,毫不为所动,他深知西夏已入困顿之局,因此变本加厉越战越勇,西夏鸿胪寺步步后退,完全丧失主动,议和既成定局,誓诏之日只是个时间问题。
~~~